5月22日,玉溪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营商环境优化与市场主体培育专场举行,市发改、商务、工商联、市场监管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到会介绍我市相关举措及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以来,我市持续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更加注重服务质效、企业感受、政企互动,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规模和实力持续提升。据统计,截至目前,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2.1%的GDP、56.5%的税收、42.5%的投资、97.8%的就业岗位和97.7%的经营主体,有力支撑了玉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市场化实现竞争有序。畅通准入和退出环节,在全省率先发布关于企业开办的地方服务标准,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新设企业网办率提升至98.05%。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立案查处27件不正当竞争案件,对恶意投诉举报行为发出“3个严禁”告诫书。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建成27个标准化零工市场(零工驿站),促进就业供需匹配,推广“融信服”平台并向企业授信350.52亿元。
以法治化实现稳定公正。加强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率达100%。规范涉企监管执法行为,推广运用云南省“区块链+行政执法和监督”平台,全面纠治197个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创新涉企监管执法方式,出台全省首个民营企业合规建设工作指引和市场监管领域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对4743个经营主体依法实施轻违免罚、轻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机制,23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达2.28亿元。完善纠纷多元调解机制,设立玉溪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调解中心并成功开展首例调解;发挥司法护企职能,深入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设立涉企诉讼服务“绿色通道”。
以国际化实现开放包容。擦亮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节点城市3块“金字招牌”,组建玉溪国际班列平台公司,常态化开行中老铁路(玉溪—万象)国际货物列车,玉溪铁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项目加快推进,研和站成为省内第二个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始发站点。加大外贸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截至目前,有农产品出口实绩的企业达52户,17户蔬菜出口企业取得跨境电商出口资质,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15户,备案境外投资企业55户,投资总额2.6亿美元。提升企业通关便利,玉溪海关推出26条便利措施,在元江设立全省首个常态化运行海关工作站,推行“远程属地查检”“批次检验”模式,探索实施企业核查领域“企业自查结果认可模式”,实现原产地证书“即报即审即领”。
以便利化实现便捷高效。及时回应、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分区域、分领域组织开展19期“局长坐诊接诉”活动,协调解决118户企业用地、用林、能评、环评等方面的154项诉求。强化项目审批服务协同,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1390.88亩,33个项目实现“交地即开工”,24个项目实现“竣工即投产”,7个项目实现“验登合一”。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企业信息变更等40个高频、面广的事项上线运行,累计办件37.34万件(次)。推动办税缴费更加便利,新办纳税人实现“开业即开票”,99%企业纳税申报可全程网上办理。(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瑞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