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退保”案例
2023年,客户黄先生向湖北某保险公司反映,其接到自称是保险公司业务员徐某的电话,在电话中向他推荐养老保险。在徐某游说下,黄先生把之前的保险退保,前后共计给了徐某5万元现金投保新单。后期发现新保单上只有8190元,黄先生打电话询问徐某,但徐某总以各种借口推脱,黄先生无奈,只好找保险公司反映此事。得知情况后,保险公司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核实相关信息,迅速协助客户报警,在保险公司全力协助下,警方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徐某。
“代理退保”存在的风险
1.失去正常保险保障的风险。受骗后退保,消费者不仅失去了风险保障,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2.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代理退保”机构或个人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产品以赚取佣金,甚至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一旦落入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难以挽回。
3.个人信息泄露或被恶意利用的风险。“代理退保”机构或个人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风险。部分“代理退保”机构或个人还从事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恶意利用的风险。
4.信用受损风险。“代理退保”机构或个人在代理投诉退费时可能造成消费者贷款逾期、保费断交等合同违约,从而形成征信不良记录或是被列入“黑名单”,对消费者未来的贷款、出行、就业和任职等产生不良影响。
5.法律风险。“代理退保”机构或个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教唆、指使、诱导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消费者编造理由、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进行投诉、举报或诬告,消费者可能因此参与非法行为,甚至构成欺诈,面临较大的被诉讼或行政处罚的法律风险。
(通讯员 郭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