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喻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文兴祥商号暨新兴州城博物馆游人如织,新晋玉溪网红打卡点。
文兴祥商号是民国时期云南省最大的土布交易商号,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月29日,“文兴祥博物馆”经修缮后正式开馆,展现州城记忆,为城市注入历史温度,成为玉溪又一文化地标。
“文兴祥博物馆”中西合璧的建筑本身是一部“州城断代史”,民国时期的大理石拱门、青瓦飞檐、明黄外墙、西式窗棂,让“文兴祥博物馆”从车水马龙的主城区脱颖而出,但真正令其走红的,是展陈理念的创新。馆内生动呈现玉溪古今城市变迁与商业脉络,还设有文创商店及咖啡馆,将特色展览融入商圈街区,把商业空间引入博物馆,兼具文化、商业场域特色,这种“展馆即生活”的沉浸式体验,与现代人“可感知的历史”需求精准契合。
“文兴祥博物馆”现象并非孤例。“五一”假期以来,红塔区王家宅玉溪马帮文化展览馆、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等,都在“文博热”背景下,凭自身特色成功“逆袭”,迎来客流高峰,在社交媒体上,有关玉溪博物馆的讨论和推荐热度持续走高。这说明玉溪公众文化消费发生了转向:从走马观花的“看热闹”,转向深度参与的“品门道”。
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更迭频繁的时代,玉溪众多博物馆通过各种巧思,从简单陈列展品,转变为让观众产生兴趣,亲自走进其中,真正了解历史。玉溪文博人的创新实践颇具启示:通过策展叙事生活化,将历史文化转变成可体验的场景。不端“文化殿堂”的架子,化身成为城市会客厅,从而破解“千馆一面”的行业困局,真正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玉溪庞大的博物馆群传承历史文化、赓续历史文脉,服务公众、服务社会,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博物馆“生活圈”,让许多外地游客“为一馆,奔赴一座城”。实践证明,在新时代扩大文化供给、优化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既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也为经济发展赋能。
一馆藏千秋,万象纳新声。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今天,玉溪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正以更创新的表达,沟通古今中外,未来,玉溪的博物馆群将以更开放的姿态,为美好生活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