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约400年前,走遍大半个中国的徐霞客在云南忽然放慢脚步,在山水间解锁悠然模式,并留下了25万字的《滇游日记》,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写下最早的注脚……走他走的路、吹他吹过的风,作为新霞客旅居云南的你,是否也会惊叹于云南的独特魅力,是否也会遗憾于徐霞客不曾看到的云岭新景。而今日之云南又与往日之滇景,有哪些不同?不妨通过一段古今对话,共同探寻云南穿越时空的魅力、亘古绵长的文化和焕发新生的活力。
即日起,云南发布、云南网联合推出“新霞客·旅居记”系列报道,通过“新霞客”视角,用霞言霞语全新解锁花艳、茶香、节欢、食美等N种心动的理由,带领广大网友感受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
春风携新绿叩醒山脊,山径两侧的台地茶像被晨光清洗过,每片茶芽都擎着半透明的“翡翠”。茶农的竹篓里,第一缕春茶裹着晨曦;古寨里,炊烟将烤茶的焦香揉进青石板缝隙。山雀啼鸣间,且随徐霞客的芒鞋印痕,看景迈山的茶林在晨雾中苏醒,于易武老街的石板路上拾取时光,让勐库大雪山的野韵沁入衣袖……共赴这场新茶的邀约,看云海在杯底沸腾成整个春天。
“远看像森林,近看是茶林”,跟随当地茶农的脚步,沿着曲折的山路向上,走到林中才能发现掩藏在高大绿树之下的茶树。景迈山保留了“林下茶”的传统种植方式,茶树上有参天乔木,下有绿蕨青苔,阳光不多不少,温柔地洒落在茶树与采茶人的身上。
背篓里满载新绿,走进一片世外“茶”源。古朴的村寨在青山绿树之间,茶农往来不歇,正是一年炒茶的时节;在茶农的指导下,体验“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的手工炒制茶叶的过程;趁着手留余香,静静地品一杯普洱茶,茶汤金黄透亮,香气清高悠长,入口微苦、苦尽回甘。
不多时,清冽茶香中便增添了烟火的香气:螃蟹脚炖鸡、茶香排骨、茶叶包烧、茶叶饭……茶叶变茶宴,茶香入宴飨。在茶中品山林,在茶中见生活,在山风茶香中静看太阳西落,品诗意“慢生活”。
驱车至云雾尽头,见满山茶林与宁静古镇——到达易武山,就到达了时光的折叠处。易武山曾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山山茶树绿,道道马铃响,一派兴旺之景。漫步于古镇,可见散落在易武茶山的石碑、古茶庄遗址……岁月的风霜记载着过去的繁华兴盛。
在如今的易武曼撒茶山,仍然留存着一条茶马古道,青石板路掩藏在半山腰的落叶之下,马蹄声和铜铃声越过时间而来,带着易武昔日的辉煌和你撞个满怀
带着这份遗韵走进勐腊,扎顶顶帐篷,数点点繁星。手边的易武茶幽雅柔美、蜜韵悠长,久藏后的陈年春茶汤色红润耐泡、后劲绵柔。热气袅袅间,天上的星子不知何时落到身旁,细看才发现春天不仅唤醒了第一批春茶,也唤醒了第一群萤火虫。远方传来基诺族青年悠扬的歌声。行至此,夜色温柔,住在此,春日浪漫。
沿着茶马古道向西北走,临沧市勐库大雪山就在滇藏茶马古道沿线。这里有着云南省海拔最高的古茶园,野生古茶树群落层峦叠嶂,远望一片青绿裹山腰,大叶茶在此地静静生长。在大雪山来一场寻茶徒步之行,山中小路曲折,山涧清泉淙淙流淌,古茶树遮天蔽日,一呼一吸间,林木和雪山的清冽之气充斥着整个身体,神清气爽。
下山后,是依山而生的冰岛老寨。看过潋滟冰岛湖,走过弯弯石头路,路过茂密老茶树,来品清甜冰岛茶,茶在开汤后呈现淡淡的黄色,甜香悠长,入口细腻柔和,回甘生津,足以驱散登山徒步的疲惫。
在南勐河畔夜宿,看两岸千亩田园青绿初现,饱尝茶宴,再慢品一壶清茶,听吉他低语着故事、流水哼着安眠曲。在山与水之间一夜好眠,做一个闲适田园梦,这就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吧!
今日的凤庆,有着闻名世界的滇红茶。不同于其他红茶,其茶色更艳、花香更浓、味道更醇,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其中最常见的滇红工夫茶苗峰秀丽、香气馥郁,汤色红艳透亮、滋味浓醇,野韵十足。
品了滇红,顺着马蹄印向东北出发,一路呼吸着干净清新的空气,路两旁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3200余年树龄的栽培型古茶树——“锦绣茶尊”就在山顶的尽头。它的枝干遒劲舒展,绿叶遮天蔽日,树干粗壮多人也难以合抱,树皮上的纹路是岁月的笔迹。
当马铃声再次停下,凤庆鲁史古镇的马帮客栈中燃起了炭火,不多时火塘边的陶罐中就升腾起茶香。麻花香脆,豆浆清甜,茶香满屋,袅袅白雾中,听古稀老人讲茶马古道的传奇故事,比如徐霞客旅居到此地时,梅姓店主老人“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茶从山水中来,走入寻常烟火中,春茶不失期,人亦不失期!
寻茶小tips:
山中温差大,春日登茶山,记得穿着保暖且便于活动的衣物哦!
春风携新绿叩醒山脊
每片茶芽
都擎着半透明的“翡翠”
旅居云南
共赴这场新茶的邀约
看云海在杯底沸腾成整个春天
你还有哪些宝藏春日采茶路线
想推荐给大家?
统筹:浦美玲 王晓洁
策划:曹璐 沐旭 翟芯冉 包涛 杨昊
撰文:翟芯冉 朱怡瑾
视觉设计:潘思颖 姚振 黄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