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时政
  3. 正文

易门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进行时|绘就“诗和远方”新图景 添彩高质量发展画卷

从八景步行街元旦盛大开街,到2025易门绿汁穿越赛及定向赛春节前夕激情开赛,再到易门县2025年“二月二”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热闹举办……今年以来,易门县文体旅市场犹如春意晕染的多彩画卷,洋溢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在开辟文体旅融合发展“新赛道”的进程中,易门县正在谋划什么?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未来又将如何发力?从而让“诗和远方”的新图景愈加清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美好,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画卷增色添彩。

立足资源禀赋

展现易门独特魅力

“易门县地处滇中腹地,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体旅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是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宜养的理想之地。”易门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施妮莹告诉记者。

据介绍,易门县聚焦“我们有什么、优势是什么、短板在哪里”,摸透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家底”,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谋划开展文体旅融合发展。

易门县非遗资源丰厚,如陶瓷、豆豉、羊肉及野生菌美食烹饪等非遗技艺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探索非遗资源活化利用过程中,易门县鼓励支持企业和群众以非遗技艺活化利用等为主题,创建非遗形象体验店和非遗美食体验店,用好文化广场、美食城(街)、城市商圈、公园等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展示非遗成果的大集市;举办“非遗展”“非遗进商圈”“非遗进景区”活动,发展非遗夜间体验,促进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挖掘春节、“二月二”等传统、民俗节日里的非遗,使非遗连接现代生活;举办富有地域特色的非遗系列活动,强化非遗的参与感、体验感、归属感,持续焕发非遗生机活力。

探索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只是易门县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一个缩影,其在历史资源、工业资源、民俗资源、体育资源等各方面挖掘潜力,增强文体旅融合的吸引力,展现易门的独特魅力。

同时,易门县以深化旅游品牌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高质量举办好野生食用菌交易会,打好“菌”品牌;发挥好交易会辐射带动效应,探索推动“菌”文化、“菌”产业向数字内容、电竞动漫、创意设计产业进军,持续打响“菌乡易门”旅游品牌。深耕“水”文章,以县城为中心,利用县城及周边龙泉河、栗园湖、双龙湿地、合作水库等水利资源,规划开发亲水旅游产品,延伸水文化内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滇中水城”旅游品牌体系。此外,通过持续抓好A级旅游景区创建,开展乡村新型文旅融合示范户评定,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一批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等措施,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做好“新”字文章

涌动发展活力潮

2025易门绿汁穿越赛及定向赛的举办,吸引了15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踏上“最美国家工业遗产小镇”的赛道,在其中穿行打卡,感受绿汁自然风光和工业遗产的双重魅力。赛事当日共吸引游客1.1万人次,带动消费收入90余万元。

“绿汁镇以‘工业遗产+体育赛事’模式为抓手,积极筹备举办文化体育赛事活动,并在赛事期间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促进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激活绿汁镇发展新动能。”绿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沈智说,该模式是易门县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如今,易门县正推动旅游产业与新业态深度融合,做实“旅游+”“+旅游”。围绕野生食用菌、陶瓷文化、中草药等资源,重点推动“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非遗”等业态融合;围绕红色文化、体育赛道、国家工业遗产易门铜矿等资源,重点推动“旅游+演艺”“旅游+体育”“旅游+遗产”等业态融合;围绕“二月二”戏会、花灯、虎掌舞等资源,重点推动“旅游+民俗”“旅游+非遗”等业态融合。

在打造新业态消费场景方面,易门县精准锁定中青老、家庭、团体等不同客群多元化消费需求,聚焦从早餐到夜宵、从就餐到餐秀、从潮流到记忆,计划打造一批集名优特色、夜摊集市、星光帐篷、潮流打卡为一体的美食文化街,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建设亲子营地、时尚餐厅、潮玩市集、户外婚礼等消费场景,多渠道引领时尚户外消费潮流。围绕“周末游”“周边游”推出特色线路及产品,瞄准周边县市主要客群,利用农家小院、网红打卡点、露营地等资源拓展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一批短途旅游、“慢”旅游、沉浸式旅游的精品目的地。

构建“八大业态”

实现文体旅融合“破茧成蝶”

清晨,在清脆的鸟鸣声中苏醒,推开窗,清新的空气与柔和的阳光扑面而来,这是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等称号的十街乡摆衣村的日常。这里成为游客选择度假、旅居的理想之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周末到摆衣村享受悠然自得的慢生活。

施妮莹告诉记者,为吸引更多游客在易门县沉浸式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易门县正聚力做精做优做强“八大业态”,推动实现文体旅融合“破茧成蝶”。

深耕生态旅游。重点推进龙泉国家森林公园、马头山、老黑山等景点景区环境保护、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业态布局,推进“森林人家”提档升级建设,让保护环境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

打造旅居品牌。盘活城乡闲置房屋等各类资源,如龙泉双龙湿地、绿汁集镇、铜厂万宝厂、十街摆衣村等地的闲置房源,谋划一批先导性代表性项目,从政策、试点、宣传、品牌等方面发力,持续招引游客到易门旅游并住下来创业和生活。

繁荣乡村旅游。坚持把党组织建设与推进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持续做好易门野生食用菌、高粱酒、豆豉、陶瓷等“土特产”文章,高质量办好乡村旅游系列活动,招引一批乡村民宿、康养娱乐、稻田创意、影视拍摄、极限运动等行业项目,打造扒河、绿汁江河谷沿线集休闲旅游、美食康养、研学科普、民宿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走廊。

活化遗产旅游。在现有易门野生菌博物馆已初步打造成热门旅游景点的基础上,依托国家工业遗产易门铜矿及相关文保单位、非遗项目等推出更具易门特色的“工业遗产+旅游”“文物+旅游”“非遗+旅游”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在原汁原味的保护中展示活态文化,吸引流量、锁住人心。

拓展体育旅游。放大赛事旅游效应,以赛营城、以赛促旅,持续办好绿汁72道拐自行车爬坡挑战赛、广场舞健身比赛等体育品牌赛事;盘活绿汁江及峡谷、六街希拉里、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等优势户外体育赛事资源,因地制宜推广登山、越野、徒步、漂流、攀岩等户外体育旅游新业态,开辟体育旅游新赛道。

激活研学旅游。以易门野生菌博物馆为重点,积极申报市级中小学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深挖孙兰英、王旦东、赵小峰等红色资源,着力打造融合红色教育、徒步攀登、红色实景舞台剧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经济带。围绕工业遗产、野生菌、陶瓷、茶叶、恐龙化石等资源,健全完善课程、导师、服务标准体系,培育覆盖全年龄段的科普研学产品。

创新文娱旅游。持续推广花灯剧《兰之英》《我们都是大英雄》等原创精品演艺项目上舞台、进景区。引培一批专业旅拍婚庆经营主体,依托县内各景区、景点秀美的自然风光,推动旅拍、婚庆旅游服务产业向上下游延伸。

壮大入境旅游。积极向上争取对接,主动融入全省入境旅游大局,用好免签政策,优化便利措施,强化产品供给,吸引境外游客到易门乐享“水城菌乡之旅”。

据介绍,易门县乘着2025赛季中超联赛的东风,深挖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易门县文体旅产业发展联盟的作用,凝聚智慧和力量,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协同互促,让更多游客慕名前来赴一场“山水与烟火”之约。(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艾丽)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何记恒   审核:刘燕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