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平为患者进行眼底检查。
早上8点半,澄江市龙街中心卫生院二号楼一楼眼耳鼻喉科诊室已有患者在排队。诊室内,61岁的郭春平头戴额镜、手拿窥鼻镜,认真查看患者鼻腔。晨光透过窗户洒在他泛白的头发上,映照出一位银发医者在基层卫生院续写新的人生篇章的画面——用40余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助力龙街中心卫生院眼耳鼻喉科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独自一人回乡
在这间30余平方米的诊室内,摆放着新购的裂隙灯显微镜。作为诊室内最贵的设备,裂隙灯显微镜犹如郭春平的第二双眼睛,能够帮助他精准捕捉患者眼睛内部的细微变化,进而作出正确诊断。拉开办公桌右侧的3个抽屉,郭春平如数家珍地介绍:“这是电耳镜,这是窥鼻镜,这是压舌板,别小看这些工具,看病可少不了它们的帮忙。”
郭春平原是澄江市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主任。2023年退休后,他便前往哈尔滨与儿子一家团聚,每天负责接送正在上幼儿园的孙子。“虽然退休了,但我每天还是会接到很多电话,都是一些老熟人咨询眼睛、耳朵问题。”郭春平笑着说,这让他深感自己还有社会价值,医者的责任还没有完成。
当得知龙街中心卫生院计划成立眼耳鼻喉科时,郭春平与老伴、儿子商量后,把孙子从哈尔滨的公立幼儿园转到儿子所住小区的幼儿园上学,由老伴负责接送,他独自一人回到澄江,毅然决然地加入“银龄医师”队伍,助力龙街中心卫生院成立眼耳鼻喉科。
诊室里的温情
刚进驻时,面对空荡的诊室,郭春平根据辖区居民就医需求,认真开列需要的医疗设备清单,先后采购了裂隙灯显微镜、验光镜片箱、视力表、色盲检查图、眼底镜、电耳镜、电动吸引器、雾化器等设备。同时,他带领年轻医生将诊室划分为问诊区、检查区、治疗区3个区域,着手建立规范的诊疗流程,指导培训医护团队。
在郭春平的大力支持下,龙街中心卫生院眼耳鼻喉科于2024年8月正式成立。如今,就诊人数已由成立之初的每天两三人增加到二三十人。郭春平翻出一份就诊记录说:“这名患者是灰尘飞入眼睛,造成右眼肿胀难睁,只需开点妥布霉素滴眼液、红霉素眼膏就行,但如果没有眼耳鼻喉科,一般都是输液治疗,不仅费时费钱,对患者健康也不好。”截至今年3月31日,该科室已累计接诊病人821人次,儿童免费屈光筛查434人次。
除正常问诊外,龙街中心卫生院眼耳鼻喉科还纳入车管所驾驶员审验体检单位名单,承担了体检任务。“在基层卫生院就能进行驾照申领体检,真的是太方便了。”市民胡女士刚体检完,体检结果就同步上传到了交管系统,才从医院出来不久,她就收到了驾照已邮寄出来的短信通知。
今年3月至6月,龙街中心卫生院为辖区5000余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与往年体检不同的是,这次体检增加了眼耳鼻喉检查项目。在体检现场,郭春平逐一为老年人进行眼底检查、耳鸣耳聋及鼻腔检查等,详细记录每一位老年人的检查结果,并提出个性化的治疗建议。“老年人问题最多的就是白内障,对于适合手术的老年人,我们已进行登记,计划与相关部门对接,看看能不能为困难老人免费实施手术。”郭春平说,对于症状轻微的老年人,则指导用药和日常护眼方法,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截至3月28日,科室已为790余名老年人免费进行了眼耳鼻喉检查。
做好“传帮带”
“裂隙灯眼底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眼科检查方法,首先要调整光源亮度和裂隙宽度,直至达到最佳的观察角度……”诊室内,郭春平向年轻医生尹潇俊和护士左贤讲解裂隙灯显微镜使用方法。除了对设备进行实操讲解外,郭春平还将每一名患者的诊疗过程变成“教学课堂”,详细演示和讲解眼部滴眼药、泪道冲洗、外耳道清洁、鼓膜检查等。在郭春平的指导下,龙街中心卫生院已培养出能够独当一面的基层医生和护士各1名。
郭春平向年轻医生讲解裂隙灯显微镜使用方法。
“郭医生对待患者认真负责,他会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消除患者的恐惧与焦虑。”医生尹潇俊告诉记者,在日常工作中,郭春平更是将积累了40余年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这让他看到了一位医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只要老百姓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能既方便又实惠地把老百姓的病看好,我感觉很欣慰。”郭春平说。当身边的同龄人含饴弄孙时,“银龄医师”郭春平仍坚守在基层卫生院,用自己的余热为群众带来健康与希望。裂隙灯不仅照亮了无数浑浊的眼球,更点亮了基层医疗的希望之光。(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思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