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时评
  3. 正文

践行“减塑”一小步,环保前行一大步

□ 马宇陶

平时逛菜市场,我们往往会随手接过摊主递来的塑料袋,将购买的菜品一股脑装进去。用塑料袋,早已成为大多数人的下意识行为。但市民和胜英,却打破了这种惯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环保理念。(详见3月19日玉溪日报第五版相关报道)

和胜英买菜时,总会自带篮子、布袋。面对摊主准备用塑料袋装菜,她会坚定提出“减塑”要求。即便摊主有时不顾提示,将不方便称重的豆类等蔬菜装进塑料袋,她也会先接过,把菜转移到自己的篮子里,再把塑料袋归还。她一周采购4次,平均每次省5个,一周就能省下20个塑料袋。别小看这每周20个塑料袋,一年下来便是千余个。卖菜小贩提供的小塑料袋,大多被消费者带回家后便闲置在一旁,最终沦为垃圾。

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一个普通塑料袋的降解时间长达200年至500年。在全球塑料污染形势严峻的当下,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愈发触目惊心,大量塑料垃圾进入土壤,会改变土壤结构,阻碍水分和养分的传输,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在海洋中,塑料垃圾更是泛滥成灾。每年约有数百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海洋生物因误食塑料垃圾而死亡的案例数不胜数。塑料微粒还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回顾日常生活,在超市结账时,收银员总是习惯性地询问“需不需要塑料袋”;点外卖时,一次性餐盒、塑料袋成为“标配”。我们并非对塑料污染的危害一无所知,只是习惯了便利,被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便捷蒙蔽了双眼,缺乏改变的勇气与行动力。和胜英的行为,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环保之路。原来,环保不是高谈阔论的口号,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事业,它就隐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一个小小的布袋,承载的是对环境的关爱;一次礼貌拒绝,彰显的是环保的决心,节省一个塑料袋,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一次守护,意味着减少了一次对土壤、水源和海洋的危害。

生活中,我们理应以和胜英为榜样,将“减塑”行动融入生活的每个场景。在菜市场,主动携带环保袋;在超市,对不必要的塑料袋说“不”。同时,商家也应积极响应,在收银台旁设置环保袋售卖或租赁区域,为顾客提供便利;餐饮行业推广可降解餐具,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当社会公众都参与到“减塑”行动中,每一个微小的举动汇聚起来,必将成为推动环保事业的巨大合力。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曾梦琪   审核:张志云   终审:何志刚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