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妮
当前,全市上下着力实施经济发展质效提升三年行动,坚持产业事业两手抓、指标指数两手硬,着眼企业发展和民生保障需求,不断加强稳岗扩岗政策保障,以扎实成效,保障市内重点企业用工和促进群众“家门口”充分就业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详见3月20日玉溪日报第六版相关报道)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抓经济与抓民生两手发力,稳就业与惠民生相辅相成,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以高质量就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产业升级激发出新的就业潜能,开发出新的就业增长点,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加速专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市聚焦“产业聚才、以才兴产”,以“畅通就业渠道、改善留工条件、优化就业环境”为主线,不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积极搭建岗位供需对接平台,有效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打出一系列稳经济保就业“组合拳”,从项目签约到员工入职,提供“保姆式”服务,实现保障市内重点企业用工和促进群众“家门口”充分就业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高质量就业既要把就业“蛋糕”不断做大,也要把就业“蛋糕”做好、分好,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需要不断完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体系,以稳就业夯实稳增长保民生的基础,同时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就业适应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首先,要不断探索重点产业人才引进模式,打造人才就业与产业对接的平台,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的有效对接,助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
其次,要通过加大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投资力度、出台人才引进计划、提升特殊管理人才待遇水平等方式,鼓励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群体投身家乡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打造一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
再次,要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和实训基地,推动产训结合,促进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指导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强化技能提升培育人才;加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推动劳动者从单一技能向复合技能转型,使其技能提升与就业增收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新兴产业提供了更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也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撑。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未来产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全面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才能切实做到育得了人、引得来人、留得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