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政府公告
  3. 正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溪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溪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政协玉溪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2025年1月24日)

玉溪市政协主席 李劲松

各位委员:

    我代表政协玉溪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在省政协的指导和中共玉溪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协及其常委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一体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团结引领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这一年,我们聚焦聚效六届市政协“提质落实年”,围绕履职尽责的关键环节系统谋划、积极探索,着力在推动政协组织助力党政中心工作上提质量、出成效:

    一是强化党纪学习教育促落实。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举办领导干部集中读书班2期,组织专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期,讲授纪律党课17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争当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表率。坚持严实导向一体推进、学用结合赋能发展,将党纪学习教育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建立重点工作督促落实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承诺践诺、委员年度履职考核及常委履职报告制度,持续深化“两个革命”,市政协党组2024年度工作要点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分析查找出65个廉政风险点,制定77条防控措施,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依纪依规的意识普遍增强,务实担当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推动深度协商互动聚合力。聚焦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改进专题议政性常委会的组织管理,邀请有关常委和委员深度参与前期调研,统筹政府通报、委员发言、部门回应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做到会前有沟通、会中有互动、会后有反馈,推动协商有来有往、良性互动。2024年,围绕提升玉溪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升农业产业基地能级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开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3次,所形成的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高度重视做好协商“后半篇”文章,主动跟踪领导批示和相关建议采纳落实情况,3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所提出的87条协商建议均得到回应,实现了“商”有成果、“协”有成效。突出建言资政“专”的特色,借助“上力”、调动“外力”、提升“内力”、形成合力,玉溪市政协在省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会发言得到了省政协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按要求形成调研报告专报省政府。

    三是抓实提案“育提办督”增质效。坚持全周期谋划、全链条推进、闭环式管理,修订提案工作条例,提案培育、提出、办理、督评等工作更加规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提案工作,预算安排了提案培育资金、提案办理专项资金,压实联合交办、办理、督办等工作环节,党政领导领办重点提案、提案督办实现“两个全覆盖”。聚焦党政中心、民生要事培育提案,通过广泛征题、协商议题、科学选题,让提案更多地凝聚集体智慧、反映界别声音,2024年集体提案比例上升至42.7%,17件重点提案中70%由培育提案产生,监督性重点提案实现零突破。规范提案办理,落实“五个一”工作制度,加强办前、办中、办后三方协商,提案办理从“你提我办”向“共商共办”、从“办了多少”向“办得如何”转变,2024年335件提案解决率达77.9%,再创历史新高。探索建立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玉溪提案工作做法经验在全国政协专题培训班上作大会交流。

    一年来,我们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守正创新、团结奋进,助力形成“一盘棋、一条心、一股绳、一起干”的生动实践,切实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确保政治站位更有高度

    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人民政协的根本要求。我们紧扣履职中心环节,始终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切实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以思想上的“通”推动政治上的“同”、行动上的“统”。

    一是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筑牢主心骨。市政协党组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推动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自觉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到政协工作全过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落实党组成员联系民主党派、工商联等联系机制,切实把党的主张转化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及时主动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重要活动和重点议题协商意见,按时按质完成市委点题和交办工作,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研究政协工作情况汇报7次,组织召开玉溪市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座谈会,政协履职更有方向、更有动力。

    二是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增强向心力。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期制为引领,主席碰头会及时学、党组会重点学、中心组系统学、党支部跟进学、委员读书常态学的学习机制,党组会议集中学习15次、中心组专题学习8期、主席碰头会学习52次,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组织开展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书画展参观人数突破7.2万人次,征集遴选26篇理论文章在玉溪政协微信公众号分期刊发。擦亮“书香政协”学习品牌,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向委员赠书1500余册。突出以文化人、以史资政,编辑出版文史资料《玉溪非遗》,助力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建设。

    三是把大团结大联合落到实处,画好同心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团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把“四个凝聚”融入会议监督、视察监督、提案监督、调研监督、专项监督等履职环节,坚持凝有方向、聚有目标,让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其他界别委员在政协履职舞台上当主角、唱大戏。健全从党内到党外、从委员到界别群众的凝聚共识工作格局,定期走访与联席座谈相结合,支持界别联合提案,常态长效开展界别活动18次、参加委员544人次,推动委员联系密起来、政协履职活起来。助推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围绕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开展调研,与省政协联合开展“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调研,深入开展“双推”协商活动186场次、参与1.3万人次。组织参加滇中城市群五州市政协合作机制第十六次(曲靖)会议。加强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积极参与“2024全球华商聚云南”活动,密切与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和在外玉溪籍人士的沟通联系,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议政建言更有深度

    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我们坚持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是协商议政有为有效。坚持党政点题、委员征题、群众出题,把“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和“市之重点”贯通起来,找准切入点和落脚点,力求履职方向能够更好地与时代发展合辙,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频,与人民需求共振。围绕省委主要领导对政协工作提出的“六个聚焦”、市委对“三大经济”和“四个突破”作出的部署安排,确定32项议题开展调研协商。健全市政协“1+3+N”的协商议政体系,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中委员提出的592条意见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市政府召开党组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开放型经济、农业基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3个方面的工作列为议政性常委会议题。围绕林下经济、农村“两污”治理、非遗保护传承、老旧小区改造及物业管理等8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了专题协商,对17项重点提案开展了提案办理协商,很多意见建议都转化为党政决策,协商议政的过程成为思想引领、宣传政策、释疑增信的过程。对《玉溪市易门铜矿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条例》等开展立法协商,促进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二是调查研究走深走实。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议政建言的基础,坚持不调研不协商、先调研后协商、边调研边协商,突出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事前政策学习和事中融会贯通,一线掌握情况、基层寻找答案,着力解决好“调”与“研”脱节的问题,以高质量的调研支撑高水平的议政建言。年内共有15个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为党政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充分发挥智库人员作用,推动政协调研走深走实、常研常新。配合省政协分别开展了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保护治理调研协商,联动开展了“一老一小”、河长制等专题调研,调出实情、研出成效,努力把调查研究转化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

    三是民主监督聚焦聚力。坚持协商式监督定位,把协商民主贯穿在监督全过程,开展了全市政协组织民主监督工作情况调研,不断完善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措施。聚焦党政工作重心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切,围绕乡镇(街道)抓经济促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等工作开展民主监督,更好助推党政工作要求落地见效。加强政协民主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联动协作,建立巡察监督与政协民主监督贯通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河长制、林长制工作督导,推荐选派173名委员担任阳光监督员、特约监督员、医德医风监督员,参加各类检查、评估、听证、巡考和面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在各项社会建设中得到不断延伸和扩展。

   (三)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为民履职尽责更有温度

    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让群众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一是“玉事协商”品牌打造亮点频现。把委员工作室作为建言资政的“议事堂”、凝聚共识的“助推器”、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着力推动玉事协商委员工作室提质扩面增效,采取市县两级联建方式新建6个“+”系列,延伸创新“幸福+”系列品牌,柑橘产业玉事协商委员工作室在农业基地建设和“四上”企业培育中的作用发挥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助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市县政协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13个。讲好政协组织和委员故事,政协履职和“侨胞连心+”“护苗+”等玉事协商委员工作室委员“服务为民”事迹被人民政协报、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宣传报道。

    二是院坝协商工作成效明显。坚持群众在哪里、平台就建在哪里,发挥院坝协商“小而精”的特点,将“群众盼的”与“政协干的”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让院坝协商成为基层党委政府的“好帮手”、委员履职的“新渠道”。一年来,累计开展院坝协商140场次,助推解决民生实事510件,7个协商案例获评全省政协院坝协商典型案例,小平台撬动了大治理。推动院坝协商与“急难小”提案相互贯通,确定25件“急难小”提案,小民生解决了大问题,让群众感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看得见、摸得着、真管用。

    三是助力办实事解民忧见行见效。坚持把群众的“心上事”作为政协和委员履职的“上心事”,多做化解民忧之功、多行便民暖心之举、多办雪中送炭之事,共同托举“稳稳的幸福”。制定并落实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实施意见,拓宽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编发社情民意信息79条,报送全国政协、省政协8条,市级领导批示14 条,部门答复15条,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完成山区民族教育促进会换届工作,资助贫困大学生150名,表扬优秀教师50名。扛牢乡村振兴定点帮扶责任,组织界别委员深入基层开展义诊义演、志愿服务、扶弱济困等惠民利民活动,拓展为民服务渠道,为民办实事730余件,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四)聚焦打造“五型机关”,政协自身建设更有力度

    政协机关是政协常委会的办事机构,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窗口。我们深化模范机关创建,着力打造“政治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努力把人民政协建成委员之家、民主之家、团结之家。 

    一是强化政协党的建设。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属性,压紧压实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召开全市政协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推进党建工作与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凝聚共识等履职实践深度融合。培育“凝心聚力·玉事协商”党建品牌,推进“玉变先锋”工程,“提优、扩中、治软”工作取得实效。构筑纵向延伸、横向联合的组织架构,实行党支部联建轮值制度,纵深推进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政协党建“软实力”逐步转化成政协履职的“硬支撑”。

    二是强化机关服务保障。把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作为内在要求,切实抓好经常性工作。编辑《玉溪政协》13期、《政协信息》24 期、《政协工作参考》5期,新闻宣传《人民政协报》6篇、《云南政协报》92篇,用好“数字政协”和移动履职平台,网络议政总量位居全省前列。树牢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加强调研活动统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搞好对外交流,服务保障2位全国政协副主席、37批次省内外政协到玉考察调研。加强县(市、区)政协工作的联动指导,举办玉溪市政协组织第十六届职工运动会,增强履职工作合力。

    三是强化“两支队伍”建设。树牢“委员强则政协强”的理念,改进委员服务管理,引导委员在政协工作中唱主角、在本职岗位上作表率、在界别群众中当示范。联合有关部门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委员的培养储备和协商产生,动态调整市政协委员16名。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完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精干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举办1200余人参加的市县政协委员及政协组织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巩固拓展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支持派驻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职责,积极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24年,我们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状态实干笃行、善作善成,许多特色工作、履职成果得到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的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中共玉溪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的用心用情的工作与付出。在此,我代表市政协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协工作距离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还有不少差距,集中体现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言资政的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运用改革创新思维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措施还需进一步强化,委员队伍“结构硬功能软”、界别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破题。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改进。

    二、2025年主要工作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六届市政协的“改革进步年”。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牢记政治责任,强化履职担当,切实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把人民政协政治优势发挥好,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一)坚守政协使命,以强化凝心铸魂彰显政治本色

    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政协工作,确保政协事业沿着正确方向笃定前行。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和市政协学习机制,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对政协工作的新要求,以学习理解的深度保证工作的质效。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市委工作要求贯彻落实机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把凝聚共识融汇于政协全部履职之中,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不断扩大“朋友圈”。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职尽责。落实落细主席会议成员联系界别、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等制度机制,密切与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等的联系,加强对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多做理顺情绪、引导预期、坚定信心的事,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合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有序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工作室,推动“双推”协商活动走深走实,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引导委员在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基础上,聚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深化内化转化”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坚持开门办文史、整合社会资源办文史,编辑文史资料《玉溪“两烟”》,开展市县两级政协文史资料的数字化建设工作,用生动的史实团结人、教育人、激励人。持续深入做好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打造立体多元、共享度高的“传播共识矩阵”,充分利用融媒体、自媒体等平台,多说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话,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二)强化政协担当,以深化协商民主淬炼履职成色

    坚持把协商民主作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强化政协协商与其他协商渠道的协同配合,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1+3+N”协商议政体系,落实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要求,明确协商什么、与谁协商、怎么协商、如何转化,做到协商民主机制规范有效、各方意愿表达畅通有序。强化院坝协商,深入开展远程协商、网络议政,把协商“搬”到群众家门口,通过开门协商、开放协商,让更多人参与政协协商、感受协商民主,努力形成“民本善治”的市域治理特色。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建言资政,对标对表改革部署,以政协之能服务玉溪改革发展之为。围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开放型经济综合服务体系、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市县国企共同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市县乡村急诊急救一体化建设、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艺工作、关注老年人健康生活、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发挥政协智库作用,提高调研协商质效,让政协力量更多地向焦点集中、政协智慧更好地向难点汇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围绕普惠性托育服务、盘活利用城市预留发展用地、殡葬改革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盯着问题督,围着对策商,对着重点议。精心组织滇中城市群五州市政协合作机制第十七次(玉溪)会议,为滇中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政协方案”。

    坚持把民之所盼作为行之所向,引导政协委员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将履职答卷写进群众心坎里。突出政协提案在发挥协商民主中的重要渠道作用,坚持用“两个全覆盖”压实压细“办”“督”两个关键环节,切实把提案办理变成深化协商、凝聚共识的过程。注重调研成果、大会发言、提案之间的相互转换,提高履职成果转化率。持续做好山区民族教育促进会、定点帮扶等工作,广泛开展送爱心、送文化、送健康等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持续不断为民生幸福“加码”。探索建立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和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将社会各界的“众意”反映好、“众智”荟萃好、“众识”凝聚好。

   (三)发挥政协优势,以改革创新精神打造品牌特色

    切实把多出精品、多创品牌、多出经验作为工作导向,以改革思维系统谋划、以创新举措强化落实,在守正创新中做优做强政协特色履职品牌。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完善党委政府点题、党派团体和委员荐题、界别群众出题的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民主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贯通协同,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让更多的协商议政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

    深化“玉事协商”品牌打造,建好用活委员工作室,更好地把委员这个“点”、界别这条“线”、政协这个“面”、全社会这个“体”串联起来,让有一技之长的界别委员找得到“家”、界别工作有“用武之地”。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政协履职向基层延伸,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人居环境治理的堵点,扎实推进院坝协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助推问题解决,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深化“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的认识,开展加强改进界别工作的调查研究,统筹界别设置和委员构成,强化委员界别意识和政协履职“界别主体地位”,发挥界别召集人作用,培育界别工作“操心人”,打造界别履职“主力军”。强化界别履职协同联动,完善更好联系和动员界别群众参与的机制,整合用好专业资源,真正形成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协商议政优势。完善界别与专委会联系机制,积极搭建活动载体,充分发挥界别联系一界、团结一片、引领一方的优势。

   (四)厚植政协情怀,以良好工作状态擦亮奋斗底色

    把政协党的建设贯穿到履职全过程各领域,始终同市委市政府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做到政治同心、行动同步、事业同行。着力打造“凝心聚力·玉事协商”党建品牌,强化政协党组织在政协工作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增团结。加强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完善制度体系,为政协干部和委员划定“参照线”、提供“行为尺”。

    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支持保障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若干措施》,强化委员学习培训,优化委员服务管理,完善委员履职评价办法,搭建多层次的委员联络、联系、联谊平台,让每位委员在政协履职有舞台、建言有渠道、工作有作为。以感情凝聚委员、以实践锻炼委员、以事业激励委员,学好专业、守好主业,以委员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支撑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有效彰显。着力打造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推动机关运转作风更实、活力更足、效能更高、保障更优。增强专委会基础性作用,打造“一委一品”,推动专委会成为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联系委员的重要纽带、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主要依托。

    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推动让过紧日子成为习惯,加强调研、视察等活动统筹和服务保障。做好巡察相关工作,落实“清廉云南”建设“10个专项行动”,积极创建清廉机关。

    各位委员,齐心方有移山力,磨砺始得美玉成。玉溪的未来,在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具体的当下。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玉溪市委的领导下,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秉承初心、逐梦前行,奋力书写“政协之为”新篇章,为助推“玉溪之变”而不懈奋斗!


编辑:杨竣华   审核:陶晓兰   终审:马儒文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