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理论与实践
  3. 正文

高质量发展进行时|扮好多重角色 凝聚法治力量

——探索法治副村长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路径

□ 许亚萍

持续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把法治副村长配备到位,积极助力基层法治建设,不仅是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按照玉溪市实施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三年行动的相关要求,法治副村长应当扮好“五大员”角色,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扮好法治宣传员,做到普法宣传“接地气”

配备法治副村长是提升村(社区)法治建设水平、推动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走深走实的新举措。法治宣传是法治副村长的重要职责之一。扮好法治宣传员角色,关键看普法宣传能不能做到“接地气”。一是要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和群众交流。把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书面语言巧妙地转化为群众容易理解的通俗语言,做到深入浅出、亲切自然。如果不懂“群众语言”,就很难和群众沟通交流,就会变成“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二是要善于“以案释法”。普法宣传要结合农村群众的实际,运用案例讲法,为村民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婚姻家庭、邻里矛盾、土地承包流转、劳动维权、农村宅基地等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乡村治理。三是要善于运用“接地气”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开展普法宣传工作,要变“请进来”为“走出去”,要主动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零距离”交流,放下架子、“送法到家”。此外,要巧借“村头说法”“庭院茶话”“火塘夜话”等接地气、聚人气的法治宣讲方式,当好基层治理的法治宣传员。

扮好法律服务员,做到法律服务“懂需求”

法律服务员承担着开展基层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重要职责。扮好法律服务员,要把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放在心中,用心、用情回应群众关切,让群众感受到法律不仅有尺度,也有温度。一是要倾听群众声音,充分了解群众需求。通过走村串户倾听群众声音,在“认门、熟路、交友”中了解社情民意。通过与基层干部开展座谈交流,倾听基层声音,了解群众所需,把群众和基层干部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法治副村长精准履职的“责任清单”。二是要加强沟通协调,解决好群众需求。要加强与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明白人”和“村居法律顾问”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所需所盼。三是要创新服务方式,畅通为民服务路径。如通过发放联系卡,让群众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想到法律服务渠道,增强村民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意识。定期在村(社区)设立法律咨询站点,为群众答疑解惑。或者运用微信小程序等现代化方式设置留言信箱,通过留言信箱及时了解群众的法治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精准法律帮助。收录整理当地执法部门服务群众的办事指南,制作《法治副村长工作手册》,更便捷高效地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扮好工作指导员,做到法律指导“防风险”

法律指导不仅仅是对法律条款的解读,更是基于法律背景对特定情境的分析与运用,旨在帮助被指导者在法律事务中做出明智的选择。法治副村长扮好工作指导员角色,需要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为被指导者提供个性化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尽可能地帮助被指导者防范法律风险。一方面,要做好法治乡村建设的指导工作。如针对易引发恶性案件的“酒、财、情、气”等具体问题,指导基层干部做好村规民约的修订;指导村干部和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指导企业和农户用好法律政策,同时依法合规经营等。另一方面,要做好基层法治队伍建设的指导工作。如加大对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综治专干、调解员、网格员的业务指导,提升其法律业务能力和水平,帮助其防范法律风险和解决法律难题等。

扮好矛盾调解员,做到调解矛盾“化纠纷”

面对基层矛盾,法治副村长扮好矛盾调解员的角色,需要深入研究诱发各类矛盾纠纷的深层次原因,加强源头治理和关口把控,努力将纠纷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一是要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法治副村长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对村组干部、人民调解员、治保员、“法律明白人”等基层法治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升基层法治人员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二是要注重源头预防,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通过召开户主会、群众会,或者进村入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抓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在重点时段,针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对容易引发恶性事件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注重前端预防。三是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要善于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参与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和人民调解工作,及时调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矛盾纠纷,如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山林土地纠纷等,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四是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调解矛盾纠纷的成效。要探索建立“服务+普法”“调解+普法”等工作制度。遇到复杂、疑难问题,要积极协调综治中心、司法所,发动村民小组长、乡贤能人形成调解合力。

扮好舆情信息员,做到处置舆情“疏情绪”

作为法治副村长的重要角色之一,舆情信息员主要承担着对热点、突发事件的日常舆情监测、分析、跟踪、判定,对敏感信息进行及时预警等职责。法治副村长扮好舆情信息员角色,需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置舆情,并及时疏通舆情中出现的负面情绪。一是要正确看待舆情影响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正确认识舆情这把“双刃剑”,做到面对舆情不消极、不回避。二是要努力提升应对舆情的专业化水平。平时要多学习舆情应对和处置方法,做到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置,要掌握应对舆情的主动性,积极化解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好舆情的正向引导工作。三是要正确疏通舆情中出现的负面情绪。绝大多数舆情的发生,主要源自负面情绪的爆发,而正确处置舆情的关键,在于对负面情绪的疏通。疏通负面情绪,不仅可以使舆情冷却下来,也能防止次生舆情危机的发生。四是要真诚回应基层群众诉求,从源头防止舆情的发生。当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能通过常规渠道得到表达时,就会通过网络曝光,以舆论倒逼问题解决。所以,防止舆情的发生,要竭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真诚回应群众的诉求。

(作者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陶晓兰   终审:马儒文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