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理论与实践
  3.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乘改革之势 聚发展之力 在紧跟改革步伐中书写组织担当

中共玉溪市委组织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将立足职能定位,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实”的作风,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主动担当作为、勇挑大梁,当好务实有为、锐意创新的“开路先锋”,在紧跟改革步伐中彰显组织工作新担当,奋力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玉溪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以学为先,凝聚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共识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蕴含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举措,组织部门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坚持不懈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以最广泛的思想共识汇聚最澎湃的改革力量。

一是抓全员覆盖,确保聚有所“向”。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督促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用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建立全面系统学、专题重点学、及时跟进学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方向原则、重点任务,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特别是“六个必须坚持”的精髓要义,切实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抓“关键少数”,确保学有所“获”。持续完善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培训常态化机制,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突出抓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计划,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动力和改革工作业绩。用好党校主阵地,将全会精神纳入教育培训的主体班次、重点课程,紧贴不同领域改革重大任务,区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等不同对象特点,分层分类设置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党建等领域深化改革课程,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政策解读、案例教学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把准改革趋势方向、掌握改革具体要求、提升改革能力本领。

三是抓学用结合,确保干有所“为”。坚持学以致用,教育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聚焦党中央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全面深化改革“七个聚焦”“十四个方面”改革重点,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系列三年行动,争做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和实干家,谋准推深做实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攻坚性改革任务,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发展壮大“两壮两新”产业、推动“四个突破”、为民造福的具体举措。

树立鲜明导向,锻造全面深化改革中坚力量

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要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着力解决少数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

一是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解决好乱作为问题。持续加强党性教育和正确政绩观教育,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筑牢防范“政绩冲动症”的堤坝。加强和改进考核评价方法,鲜明考核导向、优化指标设置、列出负面清单、划出底线红线,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结合起来,真正把那些坚持高质量发展、一心为民造福的干部用起来,把那些政绩观不正的人拿下来。

二是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解决好不作为问题。树牢“四重”用人导向,突出“四用四不用”选任要求,落实日常调研、蹲点调研、专项调研、综合调研“四位一体”识别机制,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研判,持续深化“亮晒比拼 争先进位”行动,做实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用好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开发区和乡镇(街道)抓经济促发展考核等结果,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三是细化实化“三个区分开来”,解决好不敢为问题。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制度体系,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进一步健全会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细化操作办法,科学界定容错情形标准,审慎区分不同性质错误,准确把握政策尺度,统筹做好追责问责和容错纠错工作,严肃处理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等行为,及时开展澄清正名工作,以鲜明态度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四是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解决好不善为问题。以实施新一轮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为牵引,有的放矢加强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分类抓好现代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帮助干部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发展之大事、改革之要事、稳定之急事、民生之难事、处突之险事中磨炼,让干部在扛重活、打硬仗、攻难关中练就真功夫。

突出强基固本,夯实全面深化改革基层基础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推动组织力量转化为改革力量,必须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是完善机制促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玉溪市加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21条措施,抓好村级“大岗位制”人员选育管用,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派强用好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进一步健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位一体”项目推进机制,全面推行“党建+产业”联建机制,持续推动村办公司规范运营、多元发展,着力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

二是系统集成优治理。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盯城市、农村等基层治理薄弱点和空白点,不断延伸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持续强化乡镇(街道)、村(社区)、辖区单位和新兴领域党建融合共享,加快构建到底到边、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抓实“党群·综治中心+网格”基层治理模式,统筹用好基层治理专干、综治专员和网格员队伍,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共治,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为车减负”与“为马赋能”相结合,进一步理顺县乡职责关系,建立健全乡镇(街道)行政职权“两个目录”清单,探索建立赋权事项准入审批、动态调整等机制,持续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力度,常态长效巩固村(社区)“牌子乱象”整治成果,全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

三是从严从实管党员。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力的源泉。面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重任,必须持之以恒抓好党员教育管理这项基础性、经常性战略任务。突出政治标准“首位度”,全面落实政治审查制度,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确保源头清、来水活。持续健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体系,用好“云岭先锋”“玉溪先锋”等载体抓好基层党员直接培训,督促基层党组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以高质效教育助力先锋队伍高成效锻造。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健全新兴领域有效管理机制,确保党员管理全覆盖。搭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党员日常发挥作用有效平台,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建功立业。健全党组织和党员在网络空间发挥作用的机制,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推动正能量形成大流量并始终充盈网络空间。

强化人才支撑,激发全面深化改革活力动能

人才是强国之本、圆梦之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更大力度集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一是以发展的刚需靶向聚才。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目标,突出“面向经济主战场”导向,紧扣“两壮两新”“四个突破”重点任务,以建设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为总抓手,着力培养引进一批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强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推动产才融合提速增效。

二是以灵活的机制高效汇才。聚焦全方位打造玉溪“1+2+N”区域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战略目标,持续深化“链主”企业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特殊人才“一事一议”评价以及下放产业人才职称评审“三项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统筹好“引才”与“引智”的关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突破地域、单位、身份、工作方式等限制,积极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用才机制,促进各类人才资源充分涌流、高效配置。

三是以优良的环境拴心留才。主动顺应人才对优质生活和高效服务的新期待,持续推进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兴玉英才卡”含金量,加快构建人才住房多元化保障体系,加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力度,高质量做好玉溪籍在外优秀人才联络联谊和服务保障工作,全面打响“礼‘玉’人才·汇‘溪’成海”人才服务品牌,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最优人才生态。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融媒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