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玉溪文化
  3. 正文

在玉溪|当东北学者“玉”见通海作家

——石健教授眼中的玉溪文学

我要真诚地感谢杨杨;感谢玉溪这座满布鲜花、空气清新、四季如春的美好城市,不断赐予我写作的灵感;感谢所有教过的学生,课堂上与他们的对话,使我读书和思考尚不至于停滞。 

今年6月,玉溪师范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石健出版了他的第三部学术专著《滇南文学的深耕者》。该书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我市通海籍著名作家杨杨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他认为,杨杨以微妙的笔触,充满诗意的新边地书写,描绘了斑斓多姿的云南大地风情,从历史褶皱中深度发掘了人性的光辉。

多年来,石健一直承担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核心课程教学,两次获得玉溪师范学院“红塔园丁奖·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他一直关注玉溪文学创作,出版《靳以创作论》《滇南文学的深耕者》等专著3部,发表论文80余篇。近日,记者就杨杨的散文与小说创作、外地学者看玉溪文化等问题采访了石健。

交往十多年,见面四五次

石健是吉林白城人,2012年,他从东北到玉溪工作之前,在网上查阅关于玉溪的信息,无意间发现了杨杨的博客,读过他写下的许多优美的文字后,于是饶有兴致地给他留了言。没想到,杨杨热情回复,并视他为同道中人,真诚希望他到玉溪后与自己联系。这就是他们在十二年前结下的文字之缘。

到玉溪后,石健登门拜访杨杨,感受了他的谦谦君子之风,拜读了他的作品,感觉受益匪浅。石健说:“我对云南历史文化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拜杨杨所赐,因此我对他是充满感激的。不过,我们至今交往十多年了,见面也就四五次。我觉得,作为文艺评论者,应与作家保持一定的距离,静心去品读他的作品就好了。”

十多年来,读杨杨的作品,使他感受到文学的美好,便不揣浅陋,写下了20余篇评论文章。《滇南文学的深耕者》就是他对杨杨创作研究的一次总结。“这本书出版后,我也感到惊奇,是杨杨作品的魅力打动了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无形中促进了我的研究工作。为此,我要真诚地感谢杨杨;感谢玉溪这座满布鲜花、空气清新、四季如春的美好城市,不断赐予我写作的灵感;感谢所有教过的学生,课堂上与他们的对话,使我读书和思考尚不至于停滞。”他说。

品读杨杨的新作成了石健生活中的一件快事

品读杨杨的新作成了石健生活中的一件快事

在云南文坛占据重要一席

石健认为,迄今为止,杨杨在新散文创作中的贡献往往被人忽略。其实,杨杨几乎从创作之初,就一直是新散文写作的积极参与者。杨杨的散文创作是典型的在场式写作,即充分重视田野调查,并且与近来热度不减的非虚构文学创作声气相求。他说:“谈起云南的许多风土掌故,杨杨都如数家珍,这完全得益于他多年精心营建的庞大的地方文化资料库。在某一专题上对资料的占有,杨杨甚至堪与相关领域专家媲美。”

杨杨还擅长把书斋中的学问与扎实有效的田野调查结合起来。多年来,他扎根滇南,游走在这方他挚爱的土地上,在实地走访中勘察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文化景观、历史遗迹,并往往在散文中别具慧眼地把新的考察发现凝诸笔端。杨杨厚积薄发,其带有明显个人风格的长篇非虚构散文创作,如井喷般涌现。《通海大地震真相》在占有丰厚资料的基础上,挖掘一段灾难史背后的深层原因,引起了包括凤凰卫视等著名媒体的广泛关注。《青铜古滇国》《圣水灵山》《天镜抚仙湖》等作品,融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于一身,带给读者精神启迪与美的享受。

石健说:“总之,杨杨具有浓厚地域风情的散文创作,相较当代云南文坛备受关注的名家,具有个人独特的魅力。长期以来,他把文学、文化、历史、纪实、学术有机交融在一起,其颇具现代色彩的非虚构新散文写作硕果累累,在当代云南文坛占据了重要一席。”

深入探寻心灵奥秘的小说写作

杨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其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善于挖掘人性隐秘的心灵奥秘,并常常通过对人性之恶的书写,警示人们不要作茧自缚,走向毁灭的途程。虽然地处云南边地,但是杨杨从小说创作伊始,便具有一定的先锋色彩,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世纪末风情,以及现代主义风格。石健说:“杨杨并未陷入现代主义的悲观绝望,而是时时以诗意的笔触,对人类的未来予以美好的预期。凡此种种,都使其小说魔性与诗性共融的特征极为明显。”

石健认为,初登文坛的杨杨甫一动笔,便在小说中对于新千年的临近,以及伴随现代文明发展而衍生的“世纪病”产生了深切关注。为此,他往往在纯朴的童心抑或初心中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杨杨早期的“杞麓湖系列小说”,以杞麓湖为背景书写少年的成长历程。这些作品怪异、神秘、阴森的氛围令人过目难忘,在浓郁的悲剧性书写中展现了对人性恶的充分警惕,世纪末情结跃然纸上。他的中短篇小说对世间的苦难与荒诞进行深入剖析与发掘,其内在的驱动力是对人类命运的忧虑和悲悯。此后,随着文学视野和气魄的拓展,杨杨在长篇小说《雕天下》中,通过对高石美这一形象的塑造,延续了短篇小说中的思考。杨杨没有像传统的同类题材写作那样,把高石美这一优秀的艺术家刻画成纯洁无瑕的圣人,而是充分展示了其自身的困惑与矛盾。来自云南偏僻乡村的高石美,就是一个因对艺术痴迷与狂傲而被故乡流放的多余人。这一独特的形象,大大拓展并丰富了当代文学的艺术家谱系。“《雕天下》聚焦于命运之谜的发掘,聚焦于高石美世俗与艺术交织的人生走向无比迷茫与混沌,从而使得整个文本充满丰富、神秘、多维的色彩。”石健说。

石健的部分学术著作。

石健的部分学术著作。

个人文学坐标体系的有效建立

在石健看来,有成绩的作家,善于发现与填补空白,建立个人的文学坐标体系。围绕杨杨的创作历程,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就是如何敏锐地发现空白,结合地域资源与自身优势,建立个人文学坐标体系。

如果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杨杨的创作取材以及主题,他主要是从故乡通海一直延伸到中越边境的红河流域。在文学中寻找、演绎、开掘、发现滇南,已然成了杨杨作为作家数十年如一日的神圣使命。石健觉得,个人文学坐标体系的建立,对杨杨今天取得的成绩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石健觉得,杨杨将文学坐标置于滇南而不是其他地区,一方面源自他对故乡一带乡土风物的亲切与熟稔,另一方面则出于深思熟虑后为云南文学开辟新的地理空间的气魄使然。他坚信,只有根植于这方水土,才能真正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云南文学作出贡献。

石健说:“杨杨一直具有颇强的创新意识,不断进行文体方面的实验与探索,这也使其创作气象万千,意蕴深厚。”

希望更多人关注杨杨的创作

在石健眼中,杨杨是云南当代文坛一位非常活跃的作家。近年来,他的文学创作收获颇丰,分别获得第五届、第七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作品奖”和“冰心散文奖”。不过,石健说:“杨杨的创作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滇南文学的深耕者》算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人来发掘杨杨笔下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杨杨的文学创作历程,给人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杨杨的写作,是一种切实的在场式写作。为了获得扎实的史料,乃至为了澄清一个细节,他甚至不止一次踏访历史遗迹,这就保证了其创作具有坚实的基础。杨杨还注重阅读,善于向古往今来的大师学习,并注重收集资料,成为学者型作家的代表,这使其创作既具有浓郁的书卷气又给读者带来至美的享受,也使其在诸多文学大师那里汲取到丰富的文学滋养,并融入个人创作中。“有了这样的积淀,其对笔下书写对象了然于胸,因而构筑了坚实的写作基础。在较为浮躁的文坛,杨杨的作家学者化姿态,可以提供宝贵的借鉴。”石健说。

石健觉得,杨杨特别喜欢对历史予以深切追问,思辨色彩使其作品的智性风格十分突出。此外,他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理想的精神家园乃至诗和远方充满了企盼。这使他的创作融汇了智性和诗性,辨识度颇高。

石健说:“杨杨数十年如一日,以踏实、执着的态度积极深入生活,勤奋地搜集相关资料文献,勤恳写作、勇于创新,成为玉溪文坛的代表性作家,在云南当代文坛也越发引人关注。”(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平 文/图)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