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热点
  3. 正文

沿着边境看中国 | 云南绿春二甫新村:哈尼拉祜同画一个“圆”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云南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呈现一幅“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美丽新画卷。为充分展现新时代云南边疆地区建设成就,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云南8个沿边州(市)级学习平台、云南网,推出“沿着边境看中国·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系列策划,带你一起沿着边境沉浸式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领略“疆”山如画,见证国泰民安。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绿春县半坡乡二甫新村。

在云雾缭绕的边境线上,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半坡乡的二甫新村,宛如一颗镶嵌在云端之上的明珠,诉说着幸福边关的动人故事。

踏着蜿蜒的小黑江,驱车穿行,直至抵达这云端之上的二甫新村。这里,环境宜人,房屋排列有序,哈尼族与拉祜族的同胞们和睦共居,共同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共同守护着祖国的神圣边境。

如今的和睦来之不易。2011年前,这里的村民以哈尼族为主。2011—2012年间,一些拉祜族从山间搬迁至此,与哈尼族成为邻居。起初因习俗差异,两个民族的年轻村民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摩擦。

为了促进和谐,村民们共同制定了村规民约——“邻里之间、村民之间要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相互理解,有难相帮”。村规民约被刻在石碑上,醒目地矗立在村民活动室前。此后,两族村民的关系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摩擦走向相互扶持、共谋发展。

走访二甫新村,就会发现每户人家院落里都堆放着成摞的鼓凳,鼓凳是村里的一大特色产业。每当黄昏降临,哈尼族与拉祜族的妇女们便围坐在一起,一边编织鼓凳,一边闲话家常。

“编鼓凳是我们都会的一门技术,通过它赚取生活费,我们还教授拉祜族同胞这项技艺,大家共同致富。”哈尼族妇女陈夫梭低头忙碌,话语间透露着自豪。

“我们看到哈尼族同胞编制鼓凳赚钱后,就慢慢跟他们学,哈尼族同胞很愿意教我们。政府还给我们资金发展鼓凳产业,日子越过越好。”拉祜族村民李周才说。鼓凳编织产业成为民族团结的黏合剂,哈尼族和拉祜族在鼓凳编织中互相帮助,两个兄弟民族相处得愈发融洽。

如今,诸如哈尼族传授拉祜族鼓凳编织技艺、拉祜族协助哈尼族割胶养蜂、两族少年结伴求学、两族青年共结连理的和美故事,在二甫新村里时常发生。每逢节假日,两族村民走亲访友、共度佳节,村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既要画好同心圆,也要育好幸福花。近年来,二甫新村着力发展橡胶、胡椒、砂仁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鼓凳特色产业,深挖做好大红菌、草珊瑚、天然蜂蜜、竹笋等土特产产业。

目前,村里引进了一家电商公司和一家快递公司,两族村民共同发力,让农特产品远销上海、重庆、山东等地,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底的2000元增至2023年底的1.93万元,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产业”的目标。

“我们哈尼族和拉祜族同住一个村,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建设美丽的家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携手同行,共同筑梦。”村民张学玲说。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云南日报-云新闻责编:黄杰

审核:李春妮


编辑:曾梦琪   审核:陶晓兰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