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萌 胡霁玲
民宿是文旅产业中一股极具活力的中坚力量。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民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成为顺应时代需要的总趋势。未来民宿要如何发展?怎样的发展才是高质量的发展?要回答这些问题,各地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有一条必定是核心——未来的民宿远不止于“宿”。
在玉溪,民宿发展已经呈现出多种形态,有如小湾村的特色民宿集群式发展,也有如哀牢山云海民宿的归隐式发展……这些在全国均可以找到同类发展形态,只是各具地方特色罢了。然而,在新平县的花腰田间,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全新形态的呈现——场景再造赋能民宿发展。
以“+模块”实现结构优化聚能
在民宿“食+宿”的传统结构上,融合了丰富的模块叠加,赋予同类型建筑以多元设施要素,实现了与传统民宿截然不同的结构呈现。在花腰田间,六栋主建筑分别以“茶语花香”“花腰恋歌”“农耕物作”“田园诗画”“乡愁书屋”和“实践基地”为主题。其中,叠加融入了省内高校美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玉溪市文联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聂耳图书馆等机构的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载体,让民宿突破传统模式,以民宿为平台实现多元“模块”聚能发展。
以文化空间再造提升体验效能
以模块组合有效融合人群要素和活动要素,实现“文化―心理”空间重构,推动形成文化生产与文旅消费互动赋值的格局。在整体设计上,通过“空间”“景观”和“民俗”等视角,以梯田、水稻和传统民居等文化元素再现了独具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情境场景。在土掌房风格的建筑内创新营造“文化遗产活化+品质消费体验”空间,植入了花腰傣民俗文化传习馆、傣家文创体验馆、土陶传承体验馆、古法酿酒体验馆和茶文化体验馆,构建起兼具文化内涵、符号价值和地域属性的多元体验聚集区,“一站式”实现民族文化的全方位体验。
以“企+村”推动业态延伸赋能
以农文旅融合实现企业与村寨联动发展,构建区域的“内循环”发展生态,形成以点连片带面的辐射效应。在“新项目带动老村寨”计划中,通过“一核心三片区”规划,“企业+村寨+景区”的整合发展模式已初具雏形;在实践中,通过花腰傣原生态实景歌舞剧《喊月亮》,探索形成了“村民变演员、村房变舞台、演员变导游”的独特路径。从“企业+村寨+景区”的项目可以看到,这是一种以民宿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为吸引力、以业态模式创新为动力源、多措多业并举构建形成农文旅融合新场景的有益探索,对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实现农文旅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展现出释放发展活力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