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干净整洁,口袋公园一步一景,漫步街头惬意悠闲。“玉溪,好在!”是对这座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城市的最大褒奖。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玉溪市委、市政府创新城市建设模式,充分激发调动各部门单位、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和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方式和途径。在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中,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市民之间凝聚起了强大合力,共同印证玉溪为人民建美建好城市的初心。
老厂区变文创园
——国有企业在行动
曾居住在玉溪中心城区环山路盛世庭园小区的市民赵艳红,近日在经过环山路与聂耳路交叉口时,惊喜地发现这里变了,她感慨道:“以前这一片是简易的临街商铺,更早前是以街为市的菜市场,环境不太好。现在竟然建成了这么漂亮的一个公园,变化太大了!”
她口中的公园,就是玉溪市第一自来水厂工业记忆文创园。水厂1973年建设,原址周围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已变成人口稠密的居住区。
市民在玉溪市第一自来水厂工业记忆文创园里游玩。
如今,随着北片区水厂建成投产,老厂面临两个选择:是完善供水管网,用北片区水厂产能替代老厂产能,将老厂改造为有主题、有业态的城市公园,为城市增绿添色,还是将土地收储后另作他用?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引导下,企业选择了前者,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城市最好的位置留给市民,拿出国企担当为城市建设作贡献。
玉溪市家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城市中轴线打造建设工作,集中力量攻坚推进老水厂搬迁产能替代项目,下属公司玉溪市供排水有限公司筹资130万元,把水厂旧址改造成小而精的城市口袋公园,展示工业遗存及红塔区历史文脉。目前建成开放的是一期,占地5亩。二期涵盖老水厂现状厂址整体区域,面积11.6亩,计划投资约500万元。公园原有土地性质和权属不变,由企业自建自管。在后续运营中将充分发挥企业市场化主体优势,力争实现运营模式的自平衡,达到“以园养园”的良好效应。
现在,曾经被围墙阻隔的区域,成为了周边多个城市小区居民“家门口的小美好”。这个集景观休闲、历史文脉、工业记忆为一体的文创园,获得了市民夸赞。
承包坝塘变公园
——民营企业在行动
沿玉溪中心城区城市中轴线一直往西,在出城区的晋红高速观音山收费站附近,新建设的南箐坝公园初现雏形。
5月7日,建设中的红塔区南箐坝公园。
南箐坝公园前身为30年前投入运行的南箐坝水库。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里因为不再符合水库设计标准而降为小坝塘,后被云南活发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承包租用多年。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南箐坝公园列入城市入口景观公园项目,得到了该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与街道、社区充分联动,把原来租赁的坝塘区域,加上周边一部分流转出来的闲置土地,一并改造成为一个服务居民和游客的城市公园。该项目占地面积72.6亩,土地由黑村社区和几个小组提供,建成后土地权属不变,由企业负责相关建设事宜,养护管理则交由红塔区城市管理局,总投资近700万元均由企业负责。
“这个公园的建设,充分体现出我们本土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企业参与城市建设的新模式作出了示范。”红塔区春和街道党工委书记代瑞说,“加上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力量和社区群众市民意识的提高,最终使这个公园得以落地亮相。”目前,公园正在进行绿化施工,预计5月底可完工投入使用。届时,这里既能满足周边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也能让经过晋红高速观音山收费站出入口的游客欣赏到公园美景,为城市中轴线增添新景。
“硬骨头”大桥变通畅,“犄角旮旯”变公园
——市区部门在行动
城市建设中,单位部门的态度、作风如何,关系着决策部署的落地效果如何。
汇溪二号桥是玉溪大河下段黑臭水体治理及海绵工程桥梁工程子项目之一。桥梁全长164.5米,与现状道路衔接改造长度244.5米,桥面宽度39米,总投资5486万元。由于历史原因,大桥建设了多年都没通车,给周边居民带来了不便,也成为网友经常“吐槽”的话题。
玉溪市委、市政府回应民生关切,高位推动找寻破解之道。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勇挑重担、攻坚克难。通过现场调研、召开专题会等形式对项目推进进行调度,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问题,推动了项目建设提速。4月29日,大桥主路段完工试通车,缓解了中心城区至大营街的交通压力,方便了周边群众出行,有效提升了该片区道路通行效率。“以前要绕好长一段路,现在修好通车了,我回家方便了。”市民钱文翠告诉记者。
在城区,一个个街道转角、死角的小面积闲置地块,经过绿化美化,打造成了口袋公园。作为牵头协调部门,红塔区城市管理局成立口袋公园建设工作专班来推动此项工作。 “我们熟悉情况,负责找土地,梳理出可建设口袋公园的道路、地段、节点并制定建设方案。”该局园林绿化管理股股长陈辅文说,“玉溪市红塔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建设主体,红塔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做好后续运营管理,多方合力来推动口袋公园建设。同时,在老旧小区改造、房地产项目中也有社区、企业主动建设了一批口袋公园,为居住环境添绿增美。”
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一个个口袋公园悄然出现在市民身边,这些城市的“犄角旮旯”变成了“金边银角”,在“微更新”中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绿色街景,让城市更有温度。据了解,红塔区把建设100个口袋公园作为2023年政府惠民实事之一并圆满兑现了承诺。今年,还将持续推进一批口袋公园建设。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口袋公园以方寸之美,在车水马龙中为人民提供了休憩的空间,满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要求。市委书记王力5月2日在率队调研红塔区城市建设时指出,要以一个个小公园为切口,打造出彰显地域文化、精神文脉、城市形象的展厅,为群众热爱城市、了解城市提供载体,做到既“赏心”又“悦目”。
“城中村”变“城中景”
——街道社区村组在行动
红塔区李棋街道康井社区下戴井片区,近期将迎来一场群众期盼已久的变化——一个人居环境提升及城乡融合发展项目将启动实施,将改变这里“城中村”的旧貌。
位于城市北片区,康井社区有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周边有兰溪瑞园、兰溪湖畔、玉水金岸等9个住宅小区,整个片区居住人口超过1.4万人。被城市小区“围合”的下戴井,公共环境、道路基础设施等与周边形成较大差距,一、二小组共1400多人对美好居住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
今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红塔区、李棋街道及康井社区、下戴井开始启动该片区的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及城乡融合发展前期工作。规划设计了老康井路提升改造、公共活动空间打造、环境绿化美化等内容,集市、邻里空间、老年活动中心、足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艺术停车场等统统“安排”,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目前,该项目包装、立项等工作推进顺利,6月份可开工建设。
李棋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磊介绍,除了向上争取来的项目资金外,该项目改变了以往城市建设只有政府投入、社区小组动不起来的状况,社区、小组自筹资金250多万元一并投入。“社区小组不等不靠、自掏腰包推项目,为的就是在提升‘硬件’的同时,也帮助农村居民加快融入城市,使‘城中村’变‘城中景’,真正变‘农村人’为‘城市人’。”他说。
“街道、社区和村组也好,企业和单位部门也好,投资运营管理主体多元化是一个趋势,也是玉溪目前在城市建设中探索的新模式。”玉溪市委城市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万标告诉记者,“城市品质的提升,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也要全社会共建共享。我们要引导各方各面从城市管理者、治理者向城市建设者、经营者转变,多方合力来做强做优中心城区,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和行动,来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的城市将会越来越好。”(玉溪日报记者全媒体记者 李晓兰/文 曾永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