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玉溪日报全媒体
在元江县曼来镇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有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党的宣讲事业,带领着一支少数民族宣讲队伍,长期扎根基层,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只为把党的声音传递给山区群众,让党的理论政策扎根基层、扎根群众,他就是元江县民政局退休干部、曼来镇百姓宣教队负责人张有华。2023年11月,张有华被中央宣传部表彰为2023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张有华出生于1954年,16岁参加工作,是元江县曼来大队的一名畜牧兽医员,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已有43年党龄。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党和人民把我从一个小学毕业生、大队‘劁猪匠’培养成机关干部,我要对得起党对我的培养,在有生之年多为党和国家做点事。”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余热生辉,永做党的声音传播者
2014年,从元江县民政局退休的张有华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走访了曼来社区所有村民小组,了解到有小组需要成立老年协会后,他利用在老龄委工作的经验帮助高寨、石脚地、桥边、马鹿洞、箐门口5个小组成立了4个老年协会。几个月后,他还与5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建了“532乐队”,自娱自乐的同时,带动了农村文艺队发展,为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余热。
2015年,元江县实行殡葬改革,从土葬改为火葬,曼来社区一直是土葬,要让大家改变固有的观念,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此时,退休在家的张有华想为宣传殡葬改革做一点事,就跑到县民政局要来一口袋殡葬改革资料自行研究,把自己的宣讲想法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沟通后,第二天就到县城自费购买了一台电脑,编写了《殡葬改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宣讲稿。
“第一次宣讲是在曼来社区冬季党员干部培训会上,大家都很认真地听讲,有的还记笔记,有的散会后还来问问题,我太高兴了。”首次宣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家表示,老张的宣讲通俗易懂,喜欢听。群众的支持和喜爱,成了他开展宣讲工作的最大动力。于是,他骑着摩托车走村串寨,开展了28场宣讲,宣传殡葬改革新规,引导大家树立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的亲情观。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曼来镇的殡葬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并圆满完成,未发生一起矛盾纠纷。
2016年,张有华受邀担任曼来镇百姓宣教队负责人,他把“532乐队”也纳入宣教队。从此,张有华的宣讲活动从“独角戏”变成了“民族歌舞+花灯说唱+政策宣讲”的模式,内容更加丰富,表演更加精彩,受到了群众欢迎。队员们白天务农,晚上排练节目,除了在曼来镇演出,宣教队还经常被邀请到其他乡镇和相邻县区宣讲表演。
创新方式,让基层理论宣讲接地气入人心
元江县是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占85%以上,有些老百姓听不懂普通话。针对这一情况,张有华根据民族特点进行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到不同的民族村寨,就以各民族宣讲成员为“主角”,既用普通话宣讲,又用民族语言宣讲,并把书面语变为“大白话”。
“张队长知道我是‘傣族双声部民歌’传承人后,第一时间就找到我,拉我入队。而且他对每场演出都非常细心和负责,能把每个队员安排到最合适的位置。”曼来镇百姓宣教队队员白天宝说。
“我每天都收听收看中央、省、市、县四级电视新闻,只要有新的政策,我都会在10天内下载整理,不超过半个月就要宣传出去。”张有华说。从1970年工作一直到现在,张有华始终如一地学习党的理论,关注党的声音,坚持做到新闻必看、理论必学、报纸必读、心得必记,不断丰富宣讲素材。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他更是积极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精髓,第一时间编排了《二十大光芒照边疆》《赞民族团结》等节目,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宣讲之余,张有华还经常拉上朋友一起去看望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为老党员过政治生日,帮困难群众解决问题,而且每次都是他自掏腰包购买慰问品。此外,他还坚持去夜校授课,用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关心的事,让当地群众尽快知晓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脚踏家乡土地,歌唱时代精神。从曼来镇的村村寨寨到全县,再到周边县,张有华让理论宣讲在基层落地开花。2014年退休至今,张有华累计撰写宣讲稿78篇,编写花灯说唱69首,宣讲255场,演出183场,听众达到了近10万人次,真正做到了从乡村来、唱百姓事、为群众演,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位基层群众的心中。(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乾恒 文/图)
编辑:高倩 审核:陶晓兰 终审:蒋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