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
近年来,玉溪市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为目标,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青少年课后科普教育新途径,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科普活动在各校如火如荼开展
“这些恐龙‘活了’,你看它们在动。”“哇,大热天,水居然能瞬间凝固成冰。”“铁球神奇地悬浮起来了。”……11月9日,玉溪市“科普大篷车”满载机器狗、火箭演示仪、全悬浮辉光球、无皮鼓等集数学、物理学、光学、电磁学、力学于一体的科普展品来到江川区安化乡中心小学,将流动的科技馆带到260余名孩子身边。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围着不同的展品,或阅读文字说明,或互相讨论,在科普宣讲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来理解原理,体会科技的魅力。
孩子们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科学原理
“除了这些集中展教活动,学校平时依托科学课和社团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做科学实验,培养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激发学生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江川区安化乡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彭兴鸿说。
为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我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科学课、课后服务、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等,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各个方面。玉溪第四小学建立了“一馆一廊两室五基地”科教园地,配备了涉及工业、农业、气象、生态环境等相关科普书籍,以及机器人、航空航天、航海、建筑、车辆等科普内容的设备。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为目标,以教师引领、课程渗透、活动开发、比赛促进为手段,打造了以“创造发明、小机器人活动、科幻绘画和征文、科技模型教育、科普教育、科普实践活动、编程教育”等为主体的科普教育特色。
同时,我市统筹利用各方优质科普教育资源,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技节、科普嘉年华、院士科普报告会、优秀科学影像作品展播、“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普报告团专家巡讲进校园、“我爱祖国海疆”航模、“小发明”、读一本科技书、变废为宝、科创筑梦等活动,丰富和提升青少年科技教育内容和水平,多渠道、多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科普服务。今年1月至11月初,我市举行科普活动进校园260次、组织科普报告团进校园16次、举办青少年科普主题活动96次,6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近距离与科普互动,感受科技世界的奥妙和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点燃创新梦想。
强化科普活动载体建设
近年来,我市加快中小学科普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建设,打造校园科技特色活动品牌;建立了12个科普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科学工作室、乡村科技馆、农村中小学科技馆、“人工智能”工作室、“无人机”训练基地等,不断扩大科普场所覆盖面,实现了科普展教由校内到校外、室内到室外的拓展和有效联动,丰富了科普教育形式。
“我们提供了不同内容、多层次的优质科普资源,以自选方式精准服务青少年多样化、个性化的科普需求,极大激发了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以及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玉溪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完善场馆建设,助力“双减”科普辐射范围。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均已建立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总占地面积43102.75平方米。各中心在设有科技室、舞蹈室、器乐室等20类室内功能室及多功能演艺厅、室外篮球场等大型活动场所的基础上,新建和改造完成“多功能科普教育展示体验室(区)”“科学活动室”“创客工作室”等具备科普教育功能的活动室,满足了日常科普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在日常活动中,各中心坚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公益性质,科技展厅、乡土文化展厅等面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截至今年10月,各中心组织开展了51个全免费兴趣班和科普公益班,培训学员达4200余人次,实现了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的全覆盖。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科技教师创新意识和科技教育指导水平,今年来,我市组织人员参加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举办玉溪市青少年科技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玉溪市青少年机器人无人机教师培训班等,全市科学教研员、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参加,提升专业素养。
多项科技赛事获佳绩
今年,我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青少年全国总决赛、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第五届云南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比赛等各类科技赛事活动,获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104项,成绩稳步提升。
各学校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越来越多的科普活动走入青少年课后活动、走进课堂,实现“双减”与“科普+”的有效融合,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为培育出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天娇 通讯员 黄晓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