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峨山小彝剧《顺英养猪记》作为今年云南省戏剧家协会选送的唯一一部基层文艺院团群众文艺作品,登上在西安举办的2023年中国小戏小品盛典暨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的全国大舞台,不仅在开幕式上大放异彩,还在来自全国20余省(区、市)的75部小戏小品参演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剧目奖”。
《顺英养猪记》讲述了彝族姑娘顺英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城里的工作,返乡创办生态养猪场,却遭到阿爹的强烈反对,父女之间心墙高筑,矛盾难消。一场突如其来的猪场危机,让年轻的顺英陷入慌乱,关键时刻,阿爹用彝家精神和父爱,鼓励和唤起了女儿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念,父女之间也化解了心结。作品以一群可爱的“猪”的视角展开剧情,用汉语彝腔的表现形式,融入峨山本地的民族曲调、花腰彝的服饰特点及彝族传统舞蹈元素,载歌载舞,具有浓郁的地域性、民族性和趣味性。
自2020年起,《顺英养猪记》先后荣获“奋斗杯”云南省群众文艺作品大赛戏剧类一等奖、第四届云南省群众文化“彩云奖”和第二届云南少数民族戏剧展演优秀剧目展演奖等多个奖项,到各地演出200余场。
《顺英养猪记》参加2023年中国小戏小品盛典暨第九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剧照。 (峨山县群众文化工作队供图)
精心打磨创作精品
优秀的剧本是《顺英养猪记》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020年,为了参加“奋斗杯”云南省群众文艺作品大赛,峨山县群众文化工作队开始创作剧本。“峨山小彝剧曾经是非常出名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就想借着参赛的机会,重现往日的辉煌。”峨山县群众文化工作队副队长、《顺英养猪记》剧本创作者毕晓芳介绍,剧本的创作灵感来自当时她在峨山县甸中镇西就村的帮扶经历,村民们整体搬迁新家,但养的猪搬不过去,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冲突,文艺工作者的身份让她想到把这些基层的故事用戏剧的方式表现出来。
有了灵感后,为了让剧本更加生动、贴合实际,毕晓芳专门采访了当地养鸡场创业的年轻人,了解年轻人返乡创业过程、面临的困难等,深入挖掘生动有趣的细节,再结合当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背景,毕晓芳开始了剧本创作。“熬了一个通宵把剧本的初稿写出来,然后便开始请省、市、县里的专家提修改意见,前前后后修改了十几次,不停地打磨、提升,才把剧本定下来。”毕晓芳说。
《顺英养猪记》集歌、舞、戏为一体,音乐创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峨山彝族调子非常多,为了创作与剧本适配又能体现峨山彝族特色的音乐,我们找到多位峨山退休的老艺术家创作,精益求精,力求重现峨山小彝剧的精彩。”《顺英养猪记》导演、玉溪花灯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传承部主任沐青介绍。
演职人员全心付出创佳绩
“《顺英养猪记》是拟人化的表演形式,一下要演人,一下又要演‘猪’的形态,又要唱、又要跳、又要演,对演员的要求很高,当时要参加‘奋斗杯’大赛演出,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排练。”沐青介绍,除了主角“顺英”是从玉溪市花灯剧院选拔的,其余的演员全部都是峨山县群众文化工作队的队员,大家对于这样新的表演形式都没有经验,为了在舞台上呈现出好的效果,演员们开始不分昼夜地排练。
“以前没有过类似的表演经验,很担心自己演不好,那时候就根据导演的要求,自己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动作、形态等一遍遍地练。”峨山县群众文化工作队队员杜国勇说。又唱又跳的表演强度非常大,加上密集的排练,他经常都是全身湿透,一天要换很多次衣服,但是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在排练过程中,所有的演职人员全心付出,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我们可能会为一句台词争执讨论半天,群策群力,反复研究,无数次的修改、打磨,只为了呈现更好的效果。”沐青说,直到现在,修改打磨也没有停止,细节也一直会有调整,不断地精益求精。
终于在所有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英养猪记》在“奋斗杯”云南省群众文艺作品大赛的舞台上首演便拿到了戏剧类一等奖的好成绩,之后又屡获大奖。
不忘初心坚持为群众演出
小彝剧走上全国太舞台,得到了观众、评委的喜爱和认可。“入围‘群星奖’的时候,一起参赛的编剧、中国剧协的老师,很多人都打电话过来夸赞《顺英养猪记》好听好看,非常吸引人,让人眼前一亮。”沐青介绍,《顺英养猪记》的受众很广,各个年龄段的人都爱看。每次下乡演出,演员可爱的猪猪造型很引人注目,小朋友老远看到就好奇地过来围观。剧里的唱腔旋律朗朗上口,富有彝族特色,老人们也爱听。沐青说,能让老百姓喜爱的作品,才能长久地传承下去,成为经典剧目。
一个个好成绩的取得,让大家备受鼓舞,《顺英养猪记》的所有演职人员也从未忘记当初创排这部剧的初心使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送戏下乡,为群众演出,传承和发扬好峨山优秀民族文化。三年多来,我们到各地演出200多场,基本没有停下来。”毕晓芳说,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只要有演出,大家都认真对待,这几年演员在不断地更换,但大家认真的态度一直没变,尽管很多时候面临经费紧张等问题,但只要有演出,克服万难也要坚持,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让更多人看到峨山优秀的民族文化。
“下一步,我们要把《顺英养猪记》打造成为领导认可、专家肯定、老百姓喜欢的经典剧目,让它可以传承得更广、更久,我们也会继续创作更多优秀剧目,积极探索创新,不断传承发展,更好地弘扬峨山优秀民族文化。”峨山县群众文化工作队队长张郭伟说。(记者 宋蝶)
编辑:刘玉霞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