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一年早已过半。盛夏时节,物候轮回,在庄稼将熟未收的日子里,元江县洼垤乡罗垤村的彝族仆拉群众迎来了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锄来节”。
“锄来”在彝语中有过小年的意思,“锄来节”是元江县洼垤乡彝族支系仆拉的传统节日,在当地也称仆拉的“六月二十四”。按照古老的彝族太阳历,彝族先民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5天(闰年6天)为过年日,一年中过两次年。
“按照传统,过小年时间是5天前,为了方便在外工作的人回家,才选择7月15日举办年俗活动。”罗垤村妇女主任、文艺队队长杨英会边忙着安排节目边说。
元江县彝族少女服饰。
罗垤村有4个小组142户527人,是洼垤乡最大的自然村,也是彝族支系仆拉的聚居村。2017年前,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处于全乡末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占总户数的65%,是一个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深山彝族村寨。在脱贫攻坚中,罗垤村拆除土坯房,建盖了钢筋混凝土洋房,新建了同心民族广场、文化长廊,村里铺设的石板路四通八达,农家小院里种了花草,摆上了盆景。漫步在夏季的小山村里,行道树郁郁葱葱,菜地里瓜果飘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村民进行彝族婚俗表演。
7月15日清早,下了一整夜的雨还没有停下,在村里客栈老板李红章的统筹安排下,村民李龙贵身披雨衣,和其他村民到扎巴垤小组买肉牛。杨英会早早换上彝族服装布置演出场地,其他村民则忙着洗菜做饭。在仆拉群众一年之中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到来之际,罗垤村全民动员,分工协作,杀猪宰牛,洗菜做饭,摆起长街宴,邀请县内彝族同胞一起唱起山歌、跳起烟盒舞,举行彝装赛,畅谈交流,共度佳节。
扎巴垤小组村民赶早来帮忙,包扎彩蛋。
当天上午迎宾仪式之后,村中80岁以上的老人白三林、白陆金等,已在同心民族广场上坐定,他们将要接受年轻人的孝礼。“锄来节”极为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敬拜长者,感谢长辈和亲友对晚辈的关心厚爱、教育培养。孝老爱亲是罗垤村延续至今的传统美德,伴随着毕摩吟诵《祈福经》,村中的年轻人用准备好的草拴鸡蛋、腊肉、花生和水果,慰问长辈,祝愿他们长寿、健康、快乐。目前,村里共有12位80岁以上的老人,过去的传统是把礼品分别送到老人家里,现改为在同心民族广场集中统一举办一场孝老敬老仪式。
家家户户为老人送上鸡蛋、水果、糕点,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悠扬的四弦弹起来,清脆的烟盒响起来。下午2点,罗垤村文艺队率先上场,展示仆拉的歌舞才艺,欢快热烈的烟盒舞一场接一场地跳起来,美妙动听的彝族民歌回荡在大山深处。来自各地的绣娘穿戴好自己亲手制作的彝族服饰,迈着猫步纷纷上场,展示精美的手工刺绣,展现彝族妇女的心灵手巧和对美的热爱。
来自元江各地的绣娘展示自己绣制的彝族服饰。
洼垤彝族头饰。
在彝族看来,彝家阿哥黝黑的脸庞是勤劳能干的象征。在精彩的文艺表演结束后,村民们表演了仆拉婚俗,让宾客一起体验彝族婚礼中的抹黑脸习俗。罗垤村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彝家人的婚礼一般都到县城举办,这样的婚俗在村中已经不多见了。
幸福“抹黑脸”。
酒足饭饱,夜幕降临,罗垤村同心民族广场的篝火熊熊燃烧,大家围成圆圈,跳起热情似火的烟盒舞,歌唱狂欢,同贺民族团结一家亲,共祝祖国永远繁荣昌盛。(记者 崔永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