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接到所谓的客服电话说购买的快递、产品出现问题,你会怎么做呢?如果接到了“法检公干警”的电话,要求配合转账时,你又会怎么做呢?
这些电信诈骗术,你是否听过、遇过,甚至中招过?在这些骗术面前,你是否分得清、辨得出、躲得过?如何识破套路,有效防范电信诈骗,律师支招提醒,守护好“钱袋子”须擦亮眼。
1.女子掉入电诈陷阱还“动员”家人转账
家住昆明经开区的马女士网购了一款化妆品气垫,收货后,马女士接到一通陌生人电话,对方告知她化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双倍赔付她,但赔付之前,马女士需要先进行一项操作,对方称这个操作为“刷流水”。
昆明经开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裴冕介绍,在对方的引导下,马女士为了获得理赔款,开始“刷流水”。说白了,就是自掏腰包,向对方账户打款。马女士“动员”家人先后向对方的5张银行卡里转账6笔,共计37万元。
可被对方“洗脑”的马女士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掉入对方设计好的陷阱。对方承诺,“刷流水”的钱会保留在理赔通道内,并且会全额退还,可最终马女士“血本无归”。
马女士遭遇的是冒充客服理赔的诈骗形式,警方提醒市民,接到网店、快递公司客服主动提出退款、赔偿的电话时,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凡是要求进行验资、刷流水,进一步诱导当事人转账的,都是常见的诈骗形式,市民需提高警惕,保护好个人隐私,更要保证个人资金安全。
2.接到冒充公安人员电话市民及时报警止损
近期,昆明特警六大队接连接到电信诈骗警情,报警人都接到了骗子冒充公安人员的电话。
4月17日中午,昆明特警六大队机动51号车巡逻至昆明市官渡区珥季路与环湖东路交叉路口时,一名女子向民警求助,称自己不久前接到一通“广州市公安局民警”打来的电话,说她涉嫌一起拖欠贷款的案件,要求她向指定账户转账作为冻结资金,并且配合警方调查。
报警人告诉民警,虽然自己确实有贷款,但一直都在按时还,不可能拖欠,越想越不对劲后就想到了求助民警。了解情况后,民警判断这是一起典型冒充法检公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叮嘱报警人千万不要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转账操作,帮助报警人及时止损。
4月18日下午,该大队机动43号车也接到类似警情,报警人称接到了“河北公安局”打来的电话。
了解情况后,民警现场回拨了来电号码,并且在接通时表明了身份,此刻,对方立即挂断了电话。随后,民警确定报警人未按照对方要求进行转账操作后对其进行了反诈知识宣传。
昆明特警六大队民警钱雪峰提醒市民,接到自称“法检公”工作人员的电话时不要慌,可以拨打110求证查实,而且,任何“法检公”工作人员只要提出与钱财有关的要求,必定是诈骗,可以及时报警求助,避免上当受骗。
3.任何非法索要个人隐私信息的都是诈骗
北京市安理(昆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傅川云表示,案例一属于典型的冒充客服类电信诈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多次发生。在这类诈骗中,诈骗分子事先非法窃取、收购买家网购信息以及快递单信息,以退款、理赔为由对消费者或平台商家实施“精准”诈骗。
律师提醒大家务必提高警惕,遇到此类冒充客服的诈骗,请一定要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可以联系电商平台客服进行验证,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一般不会添加私人微信好友,一切退款退货等操作请在平台进行。对方一旦让你操作转账或者进行借贷,统统不要理会,更不要轻易提供个人身份证号码、身份证照片、银行卡卡号、银行卡密码、银行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为了更好预防被骗,请及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若接到反诈中心96110打来的反诈劝阻电话,一定要及时接听,耐心听取劝阻,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二中市民经历的,则属于冒充法检公类电信诈骗,冒充法检公诈骗主要是指诈骗分子冒充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工作人员,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等信息后,给受害人打电话,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者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要求被害人配合调查,并发送伪造的“法检公”官网、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使被害人陷入恐惧,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
此类诈骗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从而在诈骗过程中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等,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律师提醒广大群众,法检公等办案机关的电话不可能由任何部门随意转接,办案机关一般不会通过电话、QQ、微信等社交软件在线制作笔录和办理案件等。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账户、密码、验证码,法检公机关没有“安全账户”,凡是要求把钱转入“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本报记者 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