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网首页>>专题>>2016>>记者下基层>>新闻

新春走基层|松山村里的好时光

发布时间:2022-02-16来源:玉溪网

1

天气晴好,村民忙着晾晒包谷。

傍晚时分,鳞次栉比的特色民居掩映在夕阳的斜晖里,宁静的小村庄里传来阵阵孩童的嬉戏声,老人们在凉亭闲聊。在自家房屋附近的场地上,66岁的王加荣正在和老伴忙着将晾晒了一天的包谷收回屋内,小孙女在一旁嬉闹,偶尔调皮地爬进包谷堆。

这个坐落于峨山县甸中镇小河村委会的小村庄松山村已今非昔比。说起当下的村庄,王加荣赞不绝口:“现在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大家都盖起了新房,村庄变漂亮了,村里的环境也好了,道路也修到了家门口。”

松山原名“梭山”,清代建村,以大涝年份易发生泥石流殃及百姓而得名。整个小组共有50户137人,彝族占96%。2016年以前,松山绝大部分群众居住的是年久失修的危房,房屋墙体倾斜、裂缝多,早已破旧不堪。村内道路坡陡、狭窄,还散养着各种家禽,污水横流、臭气熏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糟糕。

回忆起以前的村庄环境,令王加荣感受最深的是上厕所的问题。“就拿厕所来说,以前上厕所要跑到离家几百米远的地方,而今在新房子里,每一层都有厕所。”王加荣说,“还有就是村里的道路,以前种庄稼由于道路不便,运送粮食只能靠肩挑背驮,现在宽敞的道路修到了家门口,我们骑上三轮摩托车就能把粮食直接运到家。”

为了使松山群众搬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2016年,甸中镇以建设松山美丽宜居乡村项目为契机,先后整合资金近660万元,群众自筹1369万元,依靠群众和建房委员会,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整村推进、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松山自然环境和农村生活需求,拆除旧村,统一规划建设新村,将松山建设成了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民居排列整齐、农家院落舒适雅致的美丽宜居乡村。

村庄美丽宜居,产业也不能落下。为了让村民致富增收,甸中镇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的主抓手和突破口,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栽种夹豆、四季豆、玉米、核桃等430亩,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结合土地复垦复绿项目,将老房子拆除后的8.7亩土地种上观赏向日葵、油橄榄,不断增加集体经济。利用老村打造松山民俗馆,村内2个坝塘打造休闲观光走廊和垂钓区域。

未来,甸中镇将向相关部门申报休闲农业和现代新型农业等惠农项目,促进小农户和现代新型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有机衔接,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寻求传统农业结构转型升级新亮点,探索一条现代新型农业新路子。

看着美丽宜居村庄,王加荣难掩心中的满足之感。“现在家里就我和老伴,孩子在外面打工,家里种了2亩玫瑰和2亩向日葵,还种了一些包谷,玫瑰和向日葵每年能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知足了。”王加荣说。

村庄依山傍水,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还有绿水环绕,松山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彝族村寨,村庄的美丽蜕变让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享受着美好的幸福时光,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长青 邓星瑞 宋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