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治”出乡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1-09-24

鲜花簇拥的民居、浓郁文明的乡风、意气风发的群众……金秋时节,江川区雄关乡白石岩村再获殊荣,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荣誉收入囊中。硕果累累、荣誉满满,十余年间,白石岩村从一个偏远落后的山区贫困村变成了江川区一张闪亮的名片。
   “白石岩,白石岩,皮鞋当水鞋。”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自嘲之言被彻底改写,而今的白石岩,新房林立、鸟语花香,青山绿水间掩映的白墙黛瓦里盛满了村民的幸福感,走出了一条边远山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互促互进的乡村治理之路,开拓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党建引领 敢闯敢试
   “以前我们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水平低。”村民口中曾经“脏乱差”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绿富美”的勃勃生机。
    山村巨变,党建是关键。白石岩村坚持“抓党建、创平台、强经济、聚民心”,持续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迎难而上,打赢了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等一场又一场艰难战役。从2010年率先在全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一举摘得省级文明村的荣誉,到2021年如火如荼推进全国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白石岩村再次率先取得实质性成效,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着改革的“阵痛”化作了完美的蜕变。
    十年前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白石岩村党总支书记邱名贵带头拆除了自家的牲畜圈舍,让出自家的自留地和责任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他再次带头拆除了自家的烤房。他坚信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而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我们一直在党建引领下探寻产业发展之路,采取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策略,构建多种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邱名贵说。 
    靠山吃山,白石岩村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大力发展梁王茶和红心猕猴桃种植、山猪养殖、大棚育苗和旅游资源开发等。种植梁王茶120亩,带动村民12户;争取到50万元扶持资金进行大棚育苗,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玉溪市艾猪美商贸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养殖、统一销售,大力发展山猪放养特色养殖,带动山猪养殖户7户,年出栏山猪1170头,创收58.5万元,带动山羊和马养殖户8户,年收入44万元。
全员共治 文明花开
   “党建+”的创新模式,不仅为乡村治理壮骨,更为团结村民共建共治强心。
   “我们始终立足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引导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幼、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文明乡村。”邱名贵说。
    白石岩村的“红蓝本”闻名于外。“红本”中记录着村民的善行义举,“蓝本”中则记录着有违村民公约且屡教不改者。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而今公示栏的“蓝榜”上已空无一人。白石岩村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携老扶幼、团结和睦,积极投身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他们拆临拆违;宅基地制度改革,他们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腾出的土地建成了文化娱乐小广场,新增“七小”工程3860平方米;完成村内道路硬化9条1900米,村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完成公共场地硬化2块4000平方米,建成群众文体活动阵地。一个村容整、民风淳、文化兴的新山村脱颖而出,全体村民共建共治家园,也共享到所有付出结出的“生态果”“美丽果”“致富果”,走上了村美人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大道。本报记者  何蕾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