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大密罗社区立足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从基础设施入手,建设滇中农耕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团结广场等文化活动场地,通过墙体彩绘、景观小品等形式展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历史文化,以此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本报记者 李冉 摄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人才;改善人才服务环境,吸引人才;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留住人才;注重人才教育培养,使用人才。
□ 李龙娘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玉溪要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需要足够的人才资源作支撑。相关调查表明,玉溪现有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新生代实用人才断档、产业聚集人才不强,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多元人才需求,因此要着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解决好一些地方存在的乡村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问题,为高水平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汇聚活水之源。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人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将对各类人才有着更为强劲的需求,唯有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汇聚天下英才,才能人尽其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乡村人才振兴的根本保障。要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要加强人才规划与乡村发展规划的无缝对接,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撬动各方力量,针对性地解决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瓶颈制约。要在统筹协调、上下联动上发力,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抓好体制机制创新,理顺乡村振兴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品牌,推动人才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形成高效人才工作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改善人才服务环境,吸引人才
在吸引人才方面,不管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与城市相比,乡村都相对处于劣势,只有通过不断改善人才服务环境,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一个适合发挥才能的环境,最大限度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才能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专员、办事直通车等制度,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业务办理等服务,提升人才服务的便捷化。坚持需求导向,人才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为人才打造有亲和力的服务环境,形成吸引人才的环境优势。要完善人才政策环境,不断创新乡村人才招聘、培养、管理和服务等举措,因地制宜、因才施策,通过政策牵引,让广大人才活起来;充分发挥政府资源调控和政策引导能力,积极出台、完善支持各类人员返乡创业政策,适度扩大人才优惠政策的覆盖面,重点在人才创业用地、项目资助、金融支持、财税优惠、收入分配、股权激励、社会保障等方面凸显引才政策的比较优势,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定期走访各类人才,及时了解实际困难,及时解决发展难题,及时雪中送炭,保障政策切实开展,让各类人才把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中,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要着力打通城乡人才流动通道,理顺体制机制,鼓励引导城市各类产业、科技、管理等方面人才向农业农村领域及乡村产业实体流动,同时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对为乡村振兴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用或提拔,促进人才在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合理分布及良性循环,实现人才的流动和重组。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留住人才
能不能留住人才,人才发展环境是关键。玉溪农业资源禀赋独特,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乡村建设基础条件较好,要充分发挥玉溪乡村地域特色与资源优势,创造适宜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吸引和集聚更多人才。
要加大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力度,为人才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载体,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农村电商发展基地等平台建设,促进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项目合作,让有奔头的乡村产业成为留住人才的有效平台。要大力改善乡村生活环境,通过“厕所革命”、电网升级、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方式不断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同时,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加大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让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乡村宜居生活环境成为留住人才的金字招牌。要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强化岗位晋升、工资福利、物质补偿等激励保障措施,构建人才服务乡村分类激励机制。制定一套符合乡村人才特色的评价标准,探索推行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制度,为扎根乡村的各类人才打通成长发展路径,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农村,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要营造爱才敬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重才爱才、人尽其才的氛围,让乡村各类人才有自豪感、满足感,让农村工作者成为体面的职业、受尊敬的职业,激发乡村人才留乡建设的行动自觉。
注重人才教育培养,使用人才
人才能不能创造价值,能不能为我所用,跟人才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乡村人才类型多样、构成复杂,只有依靠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资源,才能永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因此要将强化乡村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人员综合素质放在关键位置,要在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落实过程中,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会,使他们能更好地主动参与乡村振兴。
当前,要重点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是破解乡村人才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只有培养一支符合乡村振兴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才能开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新局面。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农民,要逐级分层,按照综合素养、专业能力、能力拓展、实习实训、线上学习等模块进行教育培养。在教育培训方式上,可以依托高校、涉农职业院校、党校、夜校、田间课堂、农村大讲堂、农民讲习所、网络教室等一些平台对各类人才进行职业教育。在培训内容上,要针对乡村实际,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的人才。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类施教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开展教育培训,通过传统授课、现场讲授、多媒体教学、典型示范带动、能人现身说法、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源源不断地造就更多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