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麻江各折渡口:一个不该忘记的红色遗迹
发布时间:2021-07-05

15

修建于2003年的这座铁索桥,彻底终结了周边群众往来、劳作靠摆渡的历史。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瑞伟  文/图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思君难相见,共饮一江水;常恨语言浅,难达人意深,何日喜相逢,默默万重心。”这是新平县平掌乡谷麻江铁索桥旁石碑上的一副对联,旨在纪念那段通过此渡口保卫昆明、解放云南的烽火岁月和革命先烈。

顺着山脚的土路驱车前往,两旁茂密葱郁的植被将车辆掩盖在崇山峻岭中。车窗外随着闷热空气飘进来的,还有鸣蝉、蚂蚱、飞蚂蚁和各种不知名的飞虫。一路颠簸、一路摇晃近一个小时,我们终于来到谷麻江各折(现为平掌乡富库村下属村民小组)渡口所在地。

据碑记记载: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际,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准备在云南宣布起义。受中共地下党的委托,民主进步人士高国泰在民盟的安排下,携带电台前往思普地区对接“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刘宝煊、政委袁用之等人,传达卢汉的起义计划。但通往思普地区的三条大路都有国民党军队重重把守,高国泰只能选择从谷深林密的谷麻江各折渡口这条小路前往。当高国泰来到这里,看到渡口有设立地下交通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便在返回时向帽盒山党组织负责人李靖姝、丁宗昌等建议,动员开明绅士丁万福、丁绍仁、丁绍武等出钱,在各折村买下一块田地暗设交通站。最终筹集到3000银元,请高国泰姐夫丁绍康前去各折村交涉购买事宜。规定凡是来往于昆明、帽盒、思普之间的民主进步人士均免费提供伙食、住宿、带路等服务。1949年12月9日,卢汉用计扣押了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省行政院院长张群等高级官员,成功起义。蒋介石闻讯急令第八军和第二十六军围攻昆明。危急时刻,高国泰通过各折渡口往来于边纵各支队传递情报,各支队纷纷派出部队驰援昆明。1949年12月16日,由“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整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九支队”派出主力41团挺进昆明,配合其他兄弟部队。在南下大军支援下,经过数日激战,成功保卫了起义后的昆明城。而各折渡口作为当时云南地下党开展革命斗争、边纵战士南下保卫昆明的咽喉要道,为解放云南、保卫昆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3年,为了不让各折渡口这段革命岁月和红色遗迹在历史中埋没,在省委、省政府“发扬老区精神、建设革命老区”的号召下,曾亲身经历过那段革命岁月的离休老干部丁宗昌等革命先辈与周边村民一起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并在相关部门资金支持下,在各折渡口原址上修建了一座铁索桥。高山峡谷间,谷麻江铁索桥横跨江面120多米。触摸着锈迹斑驳的钢索,俯视着桥下波涛汹涌的江水,脑海中不由闪现出一排排竹筏在澎湃激流中往来穿梭、运送纵队战士南下保卫昆明的渡江场景,惊涛拍岸犹如吹响胜利的号角,召唤着无数革命勇士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走进各折村,曾经设立交通站的那块田地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中分配给多户人家,只能从村中长者的只言片语中证实这里确曾有过一个地下交通站。

“大桥建成后,彻底终结了周边群众往来、劳作靠摆渡的历史。但现在钢索老化严重,已无法满足大型农用车辆通行,严重阻碍了周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曼干村党总支副书记丁光良说,“为切实解决这一困难,经过积极争取,2020年省委、省政府批准投资2600余万元,在旁边重新兴建一座谷麻江大桥,目前各项建设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大桥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新平、墨江、镇沅三县周边的团田、孟弄、和平、新抚、平掌、建兴6个乡(镇)数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条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站在铁索桥头,丁光良满怀憧憬地说:“脱贫攻坚5年来,曼干村利用热区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整理流转开发,顺利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现在,只要新桥一建成,墨临高速曼干连接线修通,曼干收费站一开通,我们村就可从偏远、闭塞的发展死角,华丽变身为全乡乃至全县西大门的‘最前沿阵地’。相信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曼干一定大有可为。”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