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中豪杰宁死不屈 丹娘精神激励后人——寻访“南疆丹娘”孙兰英战斗足迹
发布时间:2021-03-23


0


孙兰英(资料图片)


1


小街中学兰英园


2


小街中心小学的丹娘教艺


3


孙兰英烈士纪念馆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长青  陈超  郭帆  文/图

春日时节,易门县小街中心小学院子里,一棵清香树沐浴着和煦的春光,而这棵普通的清香树曾见证了“南疆丹娘”孙兰英英勇不屈的精神。七十余年前,孙兰英曾被捆吊在这棵树上受尽折磨。七十余年过去了,这棵树早已长大,树旁立起“清香亭亭玉立  丹娘精神永存”的石碑,朗朗读书声萦绕着院子。

而今,在孙兰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南疆丹娘”宁死不屈的英勇事迹被当地百姓广为传颂,在学校,这种“丹娘精神”更是砥砺着莘莘学子。

“当人民的长工”

“谁派你来的?”“我自己。”“来干什么?”“来教书,找同学,当人民的长工。”“学校的老师哪些是共产党员?”“不知道。”“游击队在哪里?”“在他们的岗位上。”“你为什么当土匪?”“我没有抢老百姓、没有杀老百姓,我不是土匪。”

1948年12月中旬,在小街文昌宫(现小街中心小学),一位满身伤痕累累、奄奄一息的年轻共产党员,面对残酷野蛮的审讯,她的回答掷地有声。她就是孙兰英,1948年12月18日,审讯毫无所得的敌人将其残忍杀害。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21岁。

孙兰英,原名施佩瑛,1927年6月生于昆明,自幼好学上进,小学毕业后,以优良的成绩考入云大附中学习,她品学兼优,在学校地下党的引导和哥哥姐姐的影响下,阅读了许多革命书刊,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立志投身革命。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昆明大、中学校爆发反对内战要求和平民主的一系列学生爱国运动。孙兰英在反美抗日运动中,被捕关押在南箐中学的“夏令营”,表现坚强。随后,她机智逃出寻找组织。孙兰英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于1945年12月加入党的外围组织“民青”,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9月,孙兰英被省工委派往滇中地委,施佩瑛改名为孙兰英。随即滇中地委派孙兰英到易门县负责领导党的工作。她在易门中学以教书为掩护,与杨克强等中小学的党员、“民青”接上组织关系,发展组织,在进步人士中开展统战工作。10月,孙兰英等三人到上定乡(今小街)与陈光华(“新联”)、苏占臣(“民青”)等人接上组织关系,发展苏占臣入党,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布置他们继续搞好反“三征”,又到旧县会见了赵小峰,后回到易门县城。

11月22日夜,陈光华、苏占臣在小街率领农抗会员起义,连夜派人送信到县城向孙兰英报告。孙兰英看信后,决定让其他同志留校坚持工作,她随来人迅速赶往上定乡。孙兰英等率起义武装,与敌人英勇作战,先后在米茂锅盖山、铜厂万宝厂一带打败了前来“进剿”的易门县常备队,在窝德大寺击溃了前来“进剿”的禄丰县常备队。

敌人连吃败仗,惊恐万状,国民党省政府派二十六军工兵加强营与易门县常备队配合于12月6日再次围剿起义部队。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为了保存力量,孙兰英等决定化整为零,分散隐蔽,陈光华、苏占臣等到昆明找组织汇报,武有兴等到峨山,她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没有上级组织的决定,我死也不离开易门,要留下坚持斗争。”

经多次战斗,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武装起义遭到了损失和挫折。12月7日,孙兰英、王怀兴到老鹰窝隐蔽,后转移到小米箐炭窑。8日由于叛徒出卖,隐蔽在小米箐炭窑的孙兰英不幸被捕。

敌人不敢公开审讯她,在关押她的文昌宫里,凶残的敌人在审讯时把孙兰英倒吊在房梁上对她进行百般折磨,刽子手将孙兰英的衣服撕下,用烧红的枪通条,烙烫她的背部、乳部。孙兰英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咬紧牙关,一声不吭,直至昏死过去。疯狂的敌人还用尖利的竹钉钉进孙兰英的十个手指。几经折磨,孙兰英仍没有一个字的口供,敌人不肯罢休,为逼迫孙兰英就范,又对她施以电刑……当她昏死过去后又用冷水泼醒。敌人一连提了十多个问题,孙兰英严守党的机密,敌人一无所获。面对如此坚强的年轻的共产主义战士,敌人黔驴技穷,只得向她射出了一颗罪恶的子弹,这位有着“南疆丹娘”之称的革命战士牺牲时年仅2l岁。

“我弟弟也想来这里上学”

在易门县小街乡,有着浓厚红色文化积淀和底蕴,孙兰英的革命事迹百姓耳熟能详,而小街本地人王旦东也是小街引以为傲的名人。

王旦东,原名王秉心,1905年出生于易门县小街乡甲浦大村,曾与聂耳同台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昆明灯剧团筹建,将“花灯”发展成为“花灯剧”,作为戏剧艺术中的一种“剧种”,是王旦东的创举。在他的努力下,过去只能在街头表演,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小玩意儿,最终大大方方地登上了大舞台,在云南“花灯剧”的发展上,王旦东作出了巨大贡献。早在1926年,王旦东就以旅省学生会的名义开办寒假义务学校,宣传进步思想、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2月底,义校结束,王旦东和其他旅省学生返昆上课。其间,王旦东同聂耳一道冒着便衣特务的乱石冲打,负伤演奏《国际歌》等唤起民众;他还编辑出版漫画画报《鞭儿》及创作话剧《万家生佛》和长篇大鼓书《孟姜女哭倒长城》等借以鞭笞时政;创作的图案画《北平两极风光》、国画《北平前门外即景》等被选送到莫斯科和巴黎展出,为国争得荣誉和光彩。

1936年春,王旦东回到昆明,在省教育厅供职时,曾组织过昆明第一个群众业余歌唱团,创作过抗运日货的《码头力夫曲》。在文庙内组织群众演出聂耳、冼星海等人创作的抗日救亡歌曲。

无论是孙兰英还是王旦东,他们的革命精神,在小街乡一直激励着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而当地中小学校则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

走在小街中学校园里,红色元素处处可见,“兰英园”“旦东园”“博雅园”“农耕文化园”等校园文化景观,通过文字、图片、绘画、实物等,向每一位师生展示着“兰英精神,旦东气质”,也展示着优秀的传统文化。

坐在兰英亭里的九年级110班学生王靖熙说:“小时候爷爷会带我去看孙兰英的雕像,跟我讲一些孙兰英的英雄事迹。进入小街中学后,很快就被校园里浓浓的红色文化感染,学校里经常举办各种主题活动,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在学习上,受英雄革命精神的影响,我也更加明白了坚持的意义。”

良好的校园氛围,让王靖熙经常在弟弟面前炫耀。“我经常会跟弟弟讲我们学校的情况,之前家里人想把他送去其他地方上中学,但弟弟对小街中学向往已久,也想来这里上学。”王靖熙笑着说。

“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特别团结!”说到“兰英”精神对学校师生的影响,教师许梦芸自豪地告诉记者。

来自江川的许梦芸已经在小街中学任教7年,她担任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许梦芸说:“在进入小街中学任教前,对‘兰英’精神不是太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兰英’精神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我想通过教学,让英雄精神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传承下去,想方设法助力学生成长。小街中学每年都会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有‘缅怀先烈’活动、‘兰英红歌赛’、历史情景剧、‘师生同走上学路’等。”

小街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朱继明介绍,多年来,小街中学利用独有的红色文化优势,不断挖掘以孙兰英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留下的丰厚文化资源,把“红色基因”外化为有形的教育环境,融入师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民教师,向上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积极上进、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有理想、有志气的学生。

离小街中学不远处的小街中心小学,坐落在乡政府后面的山坡上。下午4时许,校园里的一间教室里,传出了悠扬的歌声,一位老师正在弹奏钢琴,学生们齐唱“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小鸟你自由地飞翔……”

“这只是我们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中的一小项。”少先队辅导员吴晓燕老师介绍,从2011年9月起,学校开办了旦东课本剧、阳光体育、红色版画班、苗文化传承等4个特色社团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得到传承。

在校园一角,一棵清香树下立了一块牌匾和一块石碑,牌匾上写着“兰英之树  万古长青”,石碑上刻着“清香亭亭玉立  丹娘精神永存”。据介绍,1948年,孙兰英被反绑双手吊在这棵清香树上受刑,面对敌人的百般折磨,孙兰英始终未暴露组织和同志。

“每一名学生都知道曾经发生在这棵树下的感人的英雄故事。”小街中心小学党支部组织委员张以雪说,“我们学校坚持以重温革命历史、弘扬兰英精神为主线,把校园内的‘兰英受刑树’‘兰英纪念碑’作为红色文化教学点,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我们除了制作红色文化宣传长廊,还在每一届学生中教唱、编排王旦东创作的花灯新灯剧目,使孙兰英的英雄事迹和王旦东的文化气息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我们将建设红色美丽村庄”

进入易门县小街乡小街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兰英纪念广场,在广场一侧竖立着孙兰英汉白玉雕像,广场四周还建有党员活动室、多媒体会议演播室、综合展厅等活动场所。在广场一侧,小街乡“忆小街”村史馆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工人们正忙着打地基、建基础。很快,“忆小街”村史馆将拔地而起,成为小街乡传承传统文化、展示红色文物、讲好社会发展变迁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据小街乡党委书记普坤介绍,“忆小街”村史馆建设是小街乡2021年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于2021年2月底开始动工建设,预计4月底前完成主体建设,6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正在同步进行展示物品收集,在全县范围内收集有历史意义的老物件。村史馆建成后,将充分展示小街村的人文史、革命史、农村社会变迁史等,将村史馆发展成为记录革命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的“乡愁博物馆”,成为留住乡情、凝聚人心的“加油站”,成为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纪念馆”,为美丽小街建设注入新的内涵与新的动力。

据了解,2020年12月,易门县小街乡2021年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通过省级评审,并于2021年2月开始动工建设。项目紧紧围绕建强红色村党组织、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改善村容村貌五个方面和实现建设坚强有力的党组织、选优配强能力过硬的带头人、巩固提升党员活动阵地功能、建设“忆小街”村史馆、优化升级孙兰英烈士纪念馆、编制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制定完善乡村治理制度、改善提升村容村貌、设立项目公示牌等要求开展建设,充分挖掘小街乡深厚的红色文化,把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小街乡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此外,小街乡还将围绕“传承兰英精神、砥砺旦东气质、做强红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目标,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延伸打造开发一堂“红色党课”、编创一首“红色歌曲”、编纂一本红色书籍、开发一套党务实操培训课程、设计一场红色主题党日活动、开发一个党员党性教育套餐、开设一堂红色思政课、建设一套红色广播系统、办好一餐忆苦思甜饭、开发一批红色纪念品等“十个一”建设内容。

普坤说:“我们将依托小街乡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通过项目实施,建强基层党组织,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村庄红色文化内涵和红色旅游服务能力,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切实打响小街乡‘红色文化’名片,助力小街乡乡村振兴,将小街乡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红色美丽村庄。”

记者手记:兰英精神永流传

□  熊长青

“正直的活  正直的死”,这是孙兰英烈士手牌的内容,也是孙兰英烈士纪念馆里给我印象最深的遗物。这不禁让我想到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这样的一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觉得,这句话同样可以送给我们的“南疆丹娘”孙兰英。

二十一岁如花一般的生命消逝在朝阳即来那一刻,为了执着的革命理想,她献出热血与青春,书写正义与勇敢,诠释信仰的力量……当选择投身革命,孙兰英就早已将生命置之度外,这种舍弃个人生死而追求理想信念的精神是永放光芒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每一次回望过去,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我们都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为这片热土洒下的鲜血,而他们的精神更应该成为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而今,兰英精神在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遍地开花,这足以告慰这名坚强、勇敢的革命先烈。伴随着小街乡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红色文化”名片的不断传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兰英精神将会洒遍滇中大地。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