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水泥道路两旁设置了农耕文化景观,成为市民游玩的拍照打卡点。
天刚微亮,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大密罗社区10组居民柏琼芬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到自家地里采摘新鲜蔬菜,备好猪肉、鸡肉等食材,准备迎接周末来农家乐吃饭的游客。在大密罗,像柏琼芬一样经营农家乐的共有6家。“得益于这几年街道和社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更有盼头了!”柏琼芬笑着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密罗社区距玉溪中心城区16公里,辖6个自然村,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近年来,该社区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意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投入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乡俗风情,加快乡村旅游与农业融合,当地居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柏琼芬经营的“农味园”农家乐,位于大密罗社区大水冲村,是大密罗社区开办的第一家农家乐。“农家乐在2020年10月下旬筹办,11月开始接待游客,两个月就接待了118桌。”柏琼芬告诉记者,对于大密罗的老百姓来说,开农家乐是件新鲜事,一开始大家都在“看西洋景”,不敢贸然投资。
大密罗林下产品丰富,菌类繁多。丰富的水资源为发展种植、养殖,特别是稻花鱼养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当地栽种的蔬菜深受市民喜爱,所辖南安哨村有一个1121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加之当地特色老鸭、土鸡、腊肉等,催生了农家乐的兴起。随着“农味园”生意日渐红火,逐步带动了周边5户居民开办农家乐。去年年底,先期开办的4家农家菜馆两个月共接待221桌2400余人次,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咨询、筹办农家乐。
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当地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大营街街道常里社区上西山村到南安哨村,沿线无工业污染,空气质量较好,有山有水,适宜徒步或骑行。“每到周末,都有几十名骑行或徒步爱好者来到大密罗。”大密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晓琼告诉记者,为了方便游客自驾游和骑行游,大密罗村至龙潭村公路由原来的3米加宽到4.5米,同时把龙潭村至南安哨村的土路硬化成水泥路。
传承农耕文化推进乡村振兴
驾车顺着乡间道路行驶,道路两侧不时可以看到木质或是稻草扎制而成的农耕图景,浓浓的农耕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硬件设施好了,软件也得跟上。”大营街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李晓芬说,为进一步挖掘大密罗社区历史文化资源,让乡村旅游发展更具文化厚重感,大营街街道于2020年初策划并联合陈氏浮雕文化会馆创始人——陈宝贵先生在大密罗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创办了“滇中农耕文化馆”,并开通“水田彝谷 大密罗”公众号。“为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我们邀请玉溪的两名词曲作家创作了富有大密罗特色的歌曲《春满山坡幸福多》。”李晓芬说。
“为丰富山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我们组建了大密罗民间文艺队,不断培育和挖掘乡土文艺人才,让老百姓以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向游客讲述大密罗的历史文化,让我们的彝族山歌传到更远的地方。”李晓芬说。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大密罗社区实施了一系列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举措。2020年,该社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17元,人均增加1812元,同比增长12.49%。
“我们的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告别了过去人畜混居、脏乱差的环境,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也开得起小车了。”大密罗社区5组居民方保荣告诉记者,现在交通好了,前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原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到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建档立卡户也可以在家附近的农家乐打工。
“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谁还想出去打工。”方保荣笑着说。 (记者 李冉 文/图 )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