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拔绍兄家的牛舍里,10头黄牛正在吃草。
近年来,红塔区小石桥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大幅改善,人民收入稳定增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在新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彝乡大地,看发展变化、听百姓故事。
养牛致富过牛年
在小石桥乡玉苗村,只要提到养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老拔,老拔名叫拔绍兄,是村里的养殖大户。老拔并不老,但是老拔养殖技术好。“猪年养猪,牛年养牛。”2019年,老拔养了一圈猪,2020年春节正好赶上猪肉价格上涨,卖猪挣了4万多元钱;今年,看准市场后,老拔养起了牛,会养殖、懂技术,老拔就是这么“牛”。
在拔绍兄家的牛舍里,10头黄牛正在吃草,哞哞的叫声很是热闹。拔绍兄告诉记者,去年自家的母牛产下了两头小牛,今年还会产下一头小牛,把小牛养大的利润是买大牛来养的两到三倍,因此今年主要是养牛。
养殖是个技术活,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成的,平时一听说乡里有养殖技术培训课,拔绍兄都会带着小本本去参加,一有时间就去城里向兽医学习讨教。拔绍兄说,以前请城里的兽医来村里给牲畜看病,因路途遥远要多付100元出诊费,就是为省这100元,自己硬是学会了给家禽家畜打针喂药。
除了养殖,拔绍兄家里还有20亩田地,主要种植烤烟、西蓝花等,年收入13万元左右,妻子在花圃上班,每个月有2400元左右的工资。
烟菜轮作效益高
一大早,春日的暖阳洒在漂亮的两层半洋房上,玉苗村农户施小芬和女儿开始打扫庭院卫生。
“今年我家种了12亩青花、11亩白花、4亩豌豆,去年栽菜有5万多元的收入,最近蔬菜比较好卖,今年到现在已经有2万多元的收入。”施小芬笑着对记者说。
除了蔬菜种植,去年她家还栽了16亩烤烟,每亩能有5000元收入,在问到管理这么多耕地请了多少小工时,施小芬说一年四季都是她和丈夫在打理。平时早上7点出门,下午6点多回来,农忙时节凌晨三四点起床,干到晚上10点多才回来休息。“两个人做习惯了,也忙得过来,就没请人帮忙。”施小芬说。
来到菜地里,施小芬的丈夫施家贵正忙活着,青花翠绿鲜嫩,豌豆长势喜人,一筐筐整齐的青花整装待发,即将被送往县城的市场和超市。
施小芬一家通过辛勤付出,把土地变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流转土地增收入
今年,家住玉苗村三组的施其能一家在新建的保障房里度过了第二个春节。
今年58岁的施其能,是村里的低保户。2019年,由于居住的房屋年久失修成为危房,施其能搬进了免费的保障房居住。房屋是崭新的平层砖房,一共60平方米,有一个客厅和两个卧室。
住进保障房后,施其能又花了5000多元,在房屋前面的小院子里搭建了一个8平方米的小厨房。“在新房子里做饭油烟大,把住处和厨房分开既干净又卫生。”施其能说。
今年,施其能种了1亩青花、1.5亩白花、2亩玉米。等玉米收了以后,施其能计划买几只鸡养一养补贴家用。目前,施其能的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女儿在城里打工。
施其能告诉记者,随着当地引进花卉企业,有8分土地流转给了企业,租期10年,每年能有2000多元的租金。 (记者 沈建龙 曾梦琪 实习生 施然 文/图 )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