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不断丰富发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新时代“西畴精神”为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在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中,就如何破除精神贫困,如何激发内生动力,如何发挥主体作用,如何体现担当作为,指明了方向。本报即日起开设“学习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专栏,讲述新时代“西畴精神”在玉溪的实践故事。
玉昆项目群众工作队员到群众家中进行入户宣传和政策讲解。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娜 摄
初冬的峨山化念暖意融融。11月25日中午1点,方文学和两名同事开始了当天的第二轮入户工作。“要抓紧中午的时间,趁村民们干完农活回家准备午休,把这几份搬迁过渡安置协议送给他们签字。”
作为项目群众工作组6组的队员,方文学从原单位峨山县政协抽调到项目所在地化念镇工作已经一年半。“像我一样,从市、县、镇各级抽调的工作人员近150人,光做群众工作的就有9个组。大家吃住都在化念,今年以来更是取消了所有的节假日和周末,目的只有一个:把群众搬迁安置工作做得再细一点、再实一些。”
2019年4月,云南绿色钢城暨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启动。该项目被列为省级“四个一百”重点项目,目前这个玉溪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号工程”已圆满完成了8个居民小组417户1601名群众的房屋征收协议签订和补偿工作,累计拆除居民房屋344幢,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土地保障、赢得了时间。这也正是玉溪干部群众对“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的最好注解。
挂图作战“啃下硬骨头”
“从一开始,群众工作就成为项目推进中‘最硬的骨头’。”玉昆项目一线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普昌文说,征地拆迁是项目建设前期的一大“难关”,玉昆项目同样面临这样的难题。
不管怎么难,必须于2023年建成投产!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啃下这块“最硬的骨头”?
顶着巨大压力,大家想到了倒排时间、挂图作战,以目标完成度倒逼工作进度。项目“作战图”应运而生。
在玉昆项目指挥部,记者看到了一张张皱巴巴的卫星影像图,每个工作组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纸上圈画出了涉及拆迁的民房位置,并标有具体住户的名字,一个个红钩标记出了已拆除的民房,而这些布满图纸的红钩见证着各个工作组一年多的努力与付出。
“群众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的工作队员就什么时候进村入户,最重要的是说清政策、讲明道理,以真心换真情,踏踏实实做好群众工作。”化念镇党委书记、群众工作组1组副组长鲁智瑜介绍说,“作战图”能让工作队员清楚地知道每一家的具体位置,同时还可以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分析是连片拆除还是单独拆除,及时推进拆迁工作。
好人好马上前线,工作队员是关键。项目落地化念后,化念镇抽调了镇村60余名业务骨干与市县抽调人员共同组成近150人的工作队伍驻扎项目一线,采取网格化、责任化、点对点的措施开展工作。为了保证房屋采量、登记工作顺利实施,“三调”公司、工作队按村组分为9个小组同时进行,每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采量过程中,大家严守工作纪律,严格按照房屋实际面积进行测量并详细记录数据,确保一丝一毫都有规可依、有据可查。
“各个工作队之间还相互竞争,比进度、比质量,比比每天各自做了几户群众的工作。”峨山县玉昆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股负责人李亚高告诉记者,在项目推进中,峨山县采取了“五明白”“四统一”的工作方法,要求领导干部下沉项目一线,工作人员要明白法律政策、明白职责任务、明白方法步骤、明白服务对象、明白工作纪律,做到标准统一、程序统一、口径统一、解答统一。到群众家中依法依规开展政策宣传,确保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规定宣讲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真正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实做细。
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工作
“搬走的话,我家这些房前屋后的农具放在哪里?鸡圈是不是也要一起拆了?过渡安置有没有补助?”看到一天内第二次登门的方文学,化念社区下班秧居民小组的范常璘站在家门口问起了这些他关心的问题。
“大爹你看,这个协议上把你们搬过去后的租房补贴、生活补贴、过渡安置搬迁费用都写得清清楚楚,具体是多少、怎么补,我跟您再细细地讲一遍。”方文学当天的任务,就是深入下班秧,向还没签协议的4户群众再讲政策。他说,这几户大多是在外打工或在外居住的,工作做到现在,只要够耐心够细心,把群众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他们都能理解,工作都做得通。
在化念,对于如何做好搬迁群众的工作,工作队员们总结出了“三大法宝”:一瓶矿泉水、一个手电筒、一顶草帽。无论白天黑夜,大家就凭着一股苦干实干的韧劲,走村串户,一刻也不敢松懈。
“今早我们帮冲山小组的一位独居老人搬家,临走时硬要留我们吃饭,我们不吃,她急得都要哭出来了。大家都很感动,都不容易啊!”
“我负责的那一户搬迁户,为了做通工作,工作队前前后后跑了37次,有时甚至一起下地帮他干活,直到第38次,他家终于答应签了。”
“记得签协议的那天,我们一直从下午讲到夜里十二点农户才同意,后来弄好所有手续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
“刚开始连家门都不让进,也没什么好脸色。现在会主动跟你打招呼,去到家里会倒杯水给你喝,随手扯个芒果给你吃……”
谈起这一年半来的工作,几位工作队员感慨万千。
搬迁户的家庭状况不一样,工作队就逐人逐户确定工作措施和办法,结合群众实际划出“特殊户”“特困户”和“重点户”,组织熟人熟事、经验丰富、有威望的同志一起入户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法治教育,使群众从不支持到支持,从不想拆到主动拆。
同时,创新运用每日分析法、结对包保法、错时工作法、因户施策法、问题销号法、目标倒逼法“六个工作法”,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原则,制定统一搬迁安置方案,统一补偿标准,严格执行征收补偿政策及标准,选举成立了由25名村民代表组成的化念社区搬迁安置委员会,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保证了项目按时间节点完成搬迁安置工作。
“你们看看,我家的门槛都快被这些工作队员踩矮了一截,沙发都坐瘪了几处啦。”冬日暖阳下,68岁的范常璘听懂了工作队员的政策讲解,心中的顾虑消除了,一边签字一边跟大家开起了玩笑。
出路就一个“干”字
玉昆项目为峨山县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玉溪建设“云南绿色钢城”注入最强动力。
“在全市9个县(市、区)中,峨山的经济总量多少年来都是排在‘小九九’的位置。我们要想峨山有发展、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没有其他出路,就靠一个字——‘干’!”峨山县委书记张燕华向记者介绍,在推动玉昆项目建设中,峨山县始终聚力群众搬迁安置、用地保障、项目前期、基础配套和协调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环境容量和土地存量优势,深度融合交通区位优势和环境资源禀赋,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努力闯出一条具有峨山特色的产城融合新路子。
依托“云南绿色钢城”建设,峨山县将围绕以玉昆项目为核心的钢铁冶炼产业,重点培育新型矿冶、新型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上下游延伸配套产业,加快建设集公铁联运、产品流通、集散配送为一体,年吞吐量三千万吨以上的现代综合物流产业,打造现代化绿色钢铁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峨山特色的“322”现代产业体系,将峨山打造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增长极。
“工作再难、问题再多,只要我们‘坐’到群众板凳上,‘想’到群众心坎里,把工作‘干’到群众家里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张燕华说。目前,玉昆项目完成征地搬迁、房屋拆除和群众过渡性安置,以及项目环评、地灾、矿压、水保、安评等前期工作,加速推进场平工程,项目建设转入全面提速阶段。到2023年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360亿元、税收近10亿元,带动就业2万余人。
到那时,一座投资规模212亿元,产铁456万吨、产钢515万吨的“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新钢企将屹立于滇中腹地。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娜 沈杰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