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尼新村展新颜
发布时间:2020-11-30

 村内道路相通、干净整洁。
村内道路相通、干净整洁。

“以前,农村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进村就有畜禽粪便臭味飘过来,现在,很多居民小组都闻不到了!”日前,新平县桂山街道亚尼社区党总支书记白学伟一边说,一边带着记者去看窝尼新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眼前的窝尼新村展现出美丽乡村的模样:一排排两层半的青瓦白墙民居排列在半山坡上,房前屋后种满了杨梅、芒果等果树,老人、孩子与狗在门前悠闲地晒着太阳,墙上的彩绘诉说着新农村的新面貌。窝尼新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县级红旗村。

划区域  人畜分离更卫生

据桂山街道办事处宣传委员刀艳超介绍,窝尼新村建于2015年,村里人原来居住在桂山街道亚尼社区勒达、双龙桥两个居民小组,因地质灾害滑坡实施易地搬迁安置,57户277人搬到了现在的新村,因人口主要是哈尼族支系窝尼人,因此得名窝尼新村。

人畜不分是很多老旧村庄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遇到的痛点。为建好新寨子,窝尼新村成立由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和社区代表组成的建房管理委员会,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规划、设计,确定房屋风格,最终建成群众满意的寨子、喜欢的房子。

白学伟介绍,新寨子建设按照人畜分离的理念,把牲畜、家禽隔离到村庄附近的区域养殖,这样村庄里就看不见鸡、鸭、鹅到处跑的景象,彻底告别“晴时臭气熏天,下雨污水横流”的生活环境。

站在山坡上看窝尼新村,充满民族特色的民居颇像“联排别墅”。每家每户占地120平方米,两层半的房屋里设置了客厅、天井、厨房、卫生间,还有五六间卧室和一个车库。每家门口有宽阔的路面和整齐的菜园,村内道路互通互联,党员活动室、小广场、休闲花园、公厕等设施一应俱全。

搬进新房后,52岁的李凤仙家8口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家门口的“微菜园”和自留地种了蔬菜,圈养区还养了两头猪和几十只鸡、鹅、鸭,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改习惯  建章立制效果好

“你看,每家每户的后挡墙都是干净、畅通的,没有哪家乱堆杂物。”记者循着白学伟的指引在村庄转了一圈,发现村里没有临违建筑,家家户户整齐干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成为不少村民的习惯。

一个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何呈现出如此整洁的面貌?刀艳超介绍,主要靠党建引领,制度管人;党员示范,群众跟上。新村建成后,村里以开展“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契机,着眼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管理、乡风文明建设等内容,修订完善“窝尼新村居规民约”“门前三包”《亚尼社区饲养宠物、家畜家禽管理规定》等几项制度,构建起支部引领、制度约束、党员示范、村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窝尼新村还把党员日常管理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开展美丽庭院、清洁家园等评比活动;把房前屋后空地和果树分到各家各户进行使用管理,定期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评比活动,并将评比结果进行张榜公示。卫生评比连续3次上“黑榜”,年底分红就会受到影响。通过红黑板公示和敢碰硬的处罚措施,居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的意识得到增强。

在家禽圈养方面,通过“党员带头不放养,鸡鸭鹅出圈扣积分”等方式进行示范带动,实现鸡、鸭、鹅圈养,共同营造绿色、美丽、整洁的居住环境。

寨子美丽、道路畅通、环境整洁、生活富裕,这是窝尼新村群众的普遍感受。远处,大戛高速如长虹一般飞架过山川,冬日的田野里依然绿意盎然。(记者  白诚颖  文/图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