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脱贫智慧】澄江、易门:脱贫攻坚各有“招数”!
发布时间:2020-11-27

澄江:扶贫车间稳就业  加工的服装卖到国外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跃

澄江市梁王大道一侧的大河埂村,属龙街街道万海社区地界,距离抚仙湖约2公里。穿过一条农田与民居间的乡间小路,不经意间,记者在路边找到了“隐匿”于此的澄江鹏鑫商贸有限公司。车间外是一个不大的院子,显得很安静,而车间里近百名工人正忙着加工服装。分料、缝纫、熨烫、质检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批服装加工好后,发往广州经检验合格、报关后,上轮船运往非洲。

640.webp (11)

扶贫车间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

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车间,在今年3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复工复产调研工作组曾到此调研复工复产和稳就业工作。近年来,澄江市在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中,严格落实空间管控要求,实施抚仙湖径流区土地休耕轮作、环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搬迁等工作,产业结构随之调整。在此背景下,澄江首家来料加工毛绒玩具、服装的企业——澄江鹏鑫商贸有限公司于去年8月成立。该公司成立后,被列为澄江三家扶贫车间之一,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人、残疾人3人。该公司所在的澄江市龙街街道拥有劳动力3万多人,其中留守妇女1.5万多人、妇女劳动力1万多人,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业打下了基础。

640.webp (12)

扶贫车间工人们忙着加工裤子

午饭时分,记者看到,有的工人还不愿放下手头的活儿。饭后,放下碗筷,大部分工人又主动回到车间,投入工作。午餐是免费提供给员工的,每顿三菜一汤。只要完成当天工作任务,员工就可以提前下班。对于新招的工人,公司免费培训,用三天时间使其熟悉机器,之后从简单的工序做起,考虑到新员工手生、工作效率不高,对完不成任务的,公司予以扶持。用不了机器的员工就分配做分料等工作。

易门:产业扶贫结硕果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14%以上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陈佳

记者从易门县农业农村局获悉,2019年,易门县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3万元,实现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以上,全县产业扶贫成效明显。去年,易门县通过抓产业扶贫、新型经营主体带贫、产业扶贫项目、科技服务、惠农补贴政策和股权股金六项措施,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429.67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1780.44万元,全县产业扶贫成效明显。通过抓特色产业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实现产值1961.26万元、户均收入5584.45元,5204户贫困户发展生态养殖实现产值592.75万元、户均收入1139.03元。全县培育带贫新型经营主体188个,与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339户12302人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统计表明,三年来,各乡(镇、街道)累计投入资金4180.3万元,实施了105个产业扶贫项目。据介绍,易门县还组建了一支有70名产业扶贫指导员的队伍,开展各类产业扶贫培训3049人次、产业扶贫宣传161次。全县成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804个,12790名贫困人口全部确认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贫困人口通过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资产的折股量化,变身股民,按份享受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同时,易门县打牢易地扶贫搬迁点产业发展基础,3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涉及搬迁人口1149户4448人,目前已在3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培育带贫新型经营主体80个,开展产业扶贫培训2347人次,有效带动542户发展产业,累计带动收入684.7万元。今年,易门县将继续抓牢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巩固提升产业扶贫成果,努力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有培训意愿的贫困户掌握1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