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全面推进区域医疗共同体建设,让患者就医更方便,让老百姓看病更实惠。
我国从2009年起,开始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取得一些明显进展与成效,但改革的配套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就是通过“大手牵小手”,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促进优质医护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进一步减轻百姓看病就医负担。这是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是典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重要标志,是解决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
市、县级大医院拥有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人才资源,担负着应对疑难杂症和科研任务,有着较好的品牌和口碑;而基层的乡村卫生院(室)、社区医院,是群众看病就医的第一站,起到初诊、分诊作用,为居民解决很多小病小痛,也是防控重大疾病风险、促进全民健康的主阵地。可以说,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活力之源也在基层。2019年1月至11月,红塔区医疗费用增幅仅为1.48%,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次均费用较2018年同期降低366.29元,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占比呈现1∶1∶1的合理分布态势,意味着已经基本实现了分级诊疗的目标,证明了这是让群众享受及时优质健康服务的有效尝试。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在这背后提供支撑的,正是县域医共体建设这一贯通三级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快速高质量推进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尤其是要让群众在基层获得更好更方便的诊疗、检查、配药服务,拥有更舒适的就医环境,逐步享受连续性的全程健康服务,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基层,就是解决好了事关群众卫生健康的“关键事”。
作者:攸莉
编辑:苏晴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