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业扶贫更加精准长效
发布时间:2020-10-09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性工程,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创新五种模式助力产业扶贫,以产业发展带领贫困群众走出一条稳定增收的新路子。(详见本报2月25日第1版相关报道)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在精准扶贫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推动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如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不高、投入不足、经营规模小、产品无品牌、产销不对接、抗风险能力弱、综合效益不高等。

决胜脱贫攻坚,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增收困难,紧抓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增强贫困地区产业带动力,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大户发展规模化经营,同时引导年轻人到农村创业,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农业,用开阔的眼界带领贫困群众打破固有思维,进行特色经营,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用产业发展增强贫困群众致富能力。

近年来,我市贫困地区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扶贫精准覆盖、精准带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新平县建兴乡马鹿社区老箐小组在重楼种植能手鲁卫平带动下,全组81户农户种植重楼、黄精、龙胆草等中药材350亩,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重楼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元江县来吉桃李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户497户,收购农产品200余吨,确保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可以说,哪里产业发展得好,哪里扶贫效果就突出、后劲就充足。

要解决好长远发展问题,让产业扶贫更精准、更长效,首先,要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把产业发展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首位,因地制宜,加大力度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创新完善“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的机制和模式,强化产业带贫实效,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其次,要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建立完善贫困劳动力对象、用工需求、政府公益性岗位“三个清单”和“三清工作”,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扩大就业脱贫覆盖面;最后,要全力推进生态保护扶贫行动,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补偿力度,实现生态改善和脱贫致富“双赢”。

作者:陆合春(机动记者部)

编辑:苏晴   审核:杨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