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年大学“入学难”问题屡屡见诸报端。从全国来看,现有7.6万余所老年学校,800万“银发学子”在校学习,但仅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3%。就玉溪而言,市老年大学可容纳的学生基本饱和,一些热门课程甚至需要“秒杀”;各县(市、区)老年大学也因场地等限制无法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建设“家门口老年大学”,是引导老年人就近就便参加学习活动的有益探索。
开设“家门口老年大学”,降低了老年大学的准入门槛和参与成本,有利于完善老年教育体系,便于分层次、分类别,用好有限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有利于社区老年人彼此的交流沟通,增加生机活力,促进社区和谐。不过,在城市社区之外,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农村。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村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乡村文化比较沉寂,社会活力不够。这些老人与信息化社会脱节,很容易沦为各种诈骗的“猎物”。同时,由于他们自己文化缺失、信息单一,就无法更好地教育孩子,因此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出现,甚至阻碍了农村的文化代际传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办好“家门口老年大学”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需要引起基层重视,需要老年教育工作者沉下身心做一些实事。
办好“家门口老年大学”,贵在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妨转变思路,使教学手段、教学场地更为灵活,发掘可用的教育资源并融入社区、融入社会,为老年人提供普及、便捷、实用的教育服务。当前各地都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真正落实落细,惠及农村老年人,也是办好“家门口老年大学”的一种思路。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邀请社会组织、社工人才来建设各种“互助学习小组”,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满足老年人的胃口,提升办学质量。
“学习是最好的养老”,终身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应该畅通无阻。推进老年教育,将让更多老年人“紧跟新时代、学习新知识、融入新生活、再作新贡献”。
作者:朱文栋
编辑:苏晴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