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撤地设市以来,立足生态、宜居的现代城市本质要求,遵循“以人为本、尚风尚水”基本原则规划、建设城市,玉溪中心城区加快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以新区开发、组团式发展模式,使玉溪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曾经成为云南省城市发展的引领者之一。北片区文化生态区和南片区高新产业工业园区的建成,使玉溪中心城区构建出了“两山两河、南北分工”的生态城市框架。通过“九大项目”工程建设,在过去全省14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玉溪市曾经长时间名列前茅,先后入选“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等。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间竞争的加剧,玉溪城市竞争力和品质开始逐渐下滑,在经历城市化初期阶段快速发展后,玉溪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正面临一系列发展瓶颈。如何立足于“科教创新城、健康宜居城、生态园林城”的城市定位,破解中心城区发展难题,提升城市的魅力和辐射力,高质量推进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发展成为玉溪城市建设和发展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城市发展的过程其实质上是一个地区发展设施完善、人民生活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的历程。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强调规划优先,突出山水特质、人文历史特色、产业基础,走上了城市化发展之路。但是,由于对玉溪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经济发展速度、城市交通发展需求预测不准,对城市空间和公共产品供给关注不够,对城市发展前瞻性预判不足,城市规划理念与城市发展现状结合不紧密,缺少城市经营的理念,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
1.玉溪中心城区建设与省内同级别城市相比,竞争力下滑、辐射力和发展活力不足
《第一财经》基于城市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五个维度考量,每年发布《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在此榜上,玉溪始终处在五线城市位置,2019年,排名远远落后省内同级别位列四线城市的曲靖、红河、大理、丽江、保山和德宏;2020年,排名落后于排名四线城市的曲靖、红河、大理和五线城市的丽江、保山和昭通,玉溪城市竞争力和活力横向比持续下滑。高德地图提供的热力图同比数据能从一个角度反映城市规模和人气排名,2019年,高德地图发布的云南省热力图同比数据排列前五名的是昆明、曲靖、楚雄、昭通和大理。显然,基于大数据分析,玉溪城市的排名是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和区位优势不相符的,辐射力和发展活力是不足的。
2.路网设计、布局和建设滞后,城市运行缺少现代性品质
中心城区是在原玉溪市(县级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鉴于城市发展资金制约、旧城改造的难度和迅速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当时走的是一条以新区开发为主的城市发展之路,旧城区的路网、空间布局和城市公共空间依然沿袭县城的框架。旧城区是连接南北新城区的交通枢纽和商业、服务聚集区,随着中心城区城市人口的增长,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这种城市发展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城市道路狭窄、路口多、断头路多,大多数市民上下班、购物、就学、就医都需要穿旧城区,珊瑚路、明珠路、东风路、棋阳路、文化路、紫艺路、聂耳路、玉兴路、凤凰路、红塔大道等道路交通流量非常大,加之道路标准低,通行能力有限,拥堵无法避免,城市的运行效率不高。在旧城区与新城区、在新建筑与旧建筑之间形成了大量的城中村,它们散乱分布在玉溪中心城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高品质的公共开放空间,严重影响了玉溪的城市形象。
3.城市规划理念与城市发展现状不符,造成城市建设资源的浪费,城市品质难以提升
城市规划应当结合当地发展思路,确定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玉溪城市规划理念过分超前和不切实际,与城市发展现状不符,造成城市建设资源的浪费,城市品质难以提升。玉溪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强调一核心、多组团发展。这种城市规划发展模式是城市高度快速发展以后,城市建成区规模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当人口聚集、用地紧张到一定程度,城市资源环境支撑达到极限,为了疏解资源不足,提升城市功能和发展空间的城市规划理念。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17.1平方公里到2019年仅扩大到38.7平方公里。在城市发展的初级和加速阶段,强调一核心、多组团发展模式造成的结果往往就是城市核心区建设力度和投资力度不够,城市建设资源被分散到相对散落的组团中,造成市政设施浪费,城市核心区聚集度被削弱,城市综合能力难以快速提升。在各个组团和城市核心之间充塞着脏乱差的城乡接合部和散乱的建筑物,这也就是形成玉溪中心城区“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根源所在。从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城市规模在100平方公里以内,绝大多数城市发展采取的还是“摊大饼”式发展方式,这种方式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会暴露出弊端,但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有效地扩张城市聚集度,提升城市核心区域的综合实力,彰显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能够快速提升城市现代品质和城市形象,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避免有限城市建设资源的浪费。
4.建筑缺乏波度和公共空间缺少接力感,城市发展没有明显的主轴线和天际线
玉溪中心城区是在新城区扩张、旧城区保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城区缺乏以服务和提升快捷生活方式的城市气息,其集聚和辐射作用难以发挥;旧城区城市形象落后,土地利用率过低,充塞了旧房、旧村、旧厂,城市公共空间严重不足,城市形象和功能混乱;在新城与旧城之间缺乏波度和接力感,新城区难以承担城市核心作用,旧城区又难以体现出玉溪的形象和城市竞争力。这种城市面貌导致玉溪中心城区没有明显的城市发展主轴线和天际线,没有城市核心和发展方向的城市,是没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城市。
制约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缺失城市经营理念,不能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城市内部空间组织混乱、城市规划和建设多头审批、城市规划管理人员不足、城市建设与管理存在短板是制约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1.缺乏城市经营理念,城市品位和魅力难以提升
玉溪中心城区主要出入口玉溪南、玉溪九龙池立交一带建筑低矮散乱,玉溪通站入口城市建筑老旧,交通布局狭窄拥堵,玉溪城市建设和经营中,缺失营造城市大门形象意识,城市的吸引力是不足的。从城市内部的管理和空间布局来看,基本上没有规划市、区级停车场,划路停车、人车混行、见缝塞车、占道经营现象比较突出。作为玉溪中心城区的聚集区——旧城区没有形成完整的步行交通体系,人行道路狭窄、占道经商、占道停车随处可见,自行车、电动车随意停放在人行道,这必然导致城市通行的便利性和城市对人的友好度大大下降。玉溪中心城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医院主要集中在城市主干道区域,基本没有规划和建设停车场,人车混行,交通拥堵严重,安全隐患巨大,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不强。城市公园和公共开放空间不足并且主要集中在北片区和南片区,服务半径偏心布局,城市品位和魅力难以提升。
2.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落实到城市建设的实处,与“科教创新城、健康宜居城、生态园林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因此,以“以人为本”是城市建设的原则和理念。一般而言,城市的道路建设需要有景观道路、非景观道路,主干道和次主干道互通互联,通过快捷道路和公共交通实现15分钟优质社区生活圈。非景观道路以车辆通行为主,彰显城市的高效快捷特质;景观道路是城市的形象,是市民能亲临其境的共享空间,因此必须有人性化的绿化手法,有人车分离的交通体系,使人能感受城市的动力和活力。但是,玉溪中心城区对景观道路、非景观道路、主干道、次主干道定位不清,缺少科学有效的步行交通体系,城市对人的友好性设计严重缺失。城市的灵魂和活力是人,因此城市的发展应当根据城市人口密度进行城市开发空间设置,均衡布置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和城市居民共享的公共空间。玉溪中心城区的开发空间主要集中于北片区和南片区,形成人口漏斗,造成交通拥堵和休闲成本的增加。
3.城市规划和建设多头审批,城市建设与发展主轴和主脉明显缺失
城市建设的风格和特色,源于城市规划强调“一支笔”审批。一个城市街道景观丰富与否,靠的是单体建筑的进与退,天际线的高与矮、建筑风格与色彩的统一和融合。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品质不高,缺少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存在多头审批,管理不严,城市规划管理人员不足、管理体制不顺。这就导致了玉溪单体建筑色彩五花八门,绝大多数单体建筑没有退与让的艺术设计,城市建筑缺乏统一性和融合度;城市服务功能、城市聚集功能、城市枢纽功能和公共共享空间功能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城市行政、文化、体育、商业服务中心没有明显的主轴和主脉。
推进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根据《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确立的玉溪未来城市发展定位是依托科教创新城、健康宜居城、生态园林城,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次中心城市建设,将玉溪建设成为中国美丽高原湖区城市。围绕城市发展目标,推进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玉溪中心城区城市规划详规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契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律和方向
旧城区主要以改造升级为主,通过路网提质和完善布局,提供快捷高效的出行效率,通过对旧小区和城中村进行改造升级,疏解居住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强化其城市绿色开发空间和公共产品的服务供给。北片区和南片区要统筹发展,利用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强化健康宜居城、生态园林城进度和步伐,要利用城市改造和“提质扩容”的时机,逐步配套建设中心城区行政、商业、文化及体育中心、次中心,确立城市主次轴线和城市发展的主脉与方向,逐步消除分散、不聚人气、人口漏斗和交通拥堵的现象。
2.强化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内涵,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城市发展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来源于城市提供的公共产品,城市公共产品的特色和功能是城市品质和内涵的具体表现。玉溪中心城区要明确“三线一单”管控体系,确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形成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美丽高原山水城市,弥补资源配置短板,优化公共服务和市政设施配套,布局多层级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创建优质便民的高品质人居环境,积极构建城市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系统。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基础,构建“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水系网络。加强民生保障指标建设,确保玉溪中心城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5平方米,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比例17%,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86%,绿色交通出行比例85%,形成完整科学有效的路网布局体系。
3.强化城市经营理念,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建设与发展应当遵循中国城市建设的普遍规律,注重城市关节点的开发和建设,根据城市经济、产业、消费,构架规律性发展方向和关节点,通过建筑高度和密度的有机结合,形成高楼林立的现象,确立城市建设的主轴和主脉,快速提升城市的集聚度和吸引力。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应当放在交通、城市景观、人流和居住功能比较集中的区域。一方面,保障白天、工作日商务人流进出密集,夜晚及周末居住、消费人流集中,昼夜人口、工作日与周末人口依据功能不同而形成互补,使城市的主轴和主脉成为24小时城市的活力之源;另一方面,通过在城市发展的节点上打造地标性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城市新名片。 (作者:胡伟 )
编辑:王雪峰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