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抓住城市民族工作的着力点,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在一个个面积不大的城市社区“小天地”中,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大文章”。
抓党建引领
掌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舵
把基层组织建成创建工作的“红色轴心”,在各示范社区推行“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明确党总支书记为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将创建工作与党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把民族工作议题纳入党总支例会研究,民族工作学习与党组织“三会一课”、理论学习、主题党日活动全面结合开展。让党员干部成为创建工作的“红色头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少数民族干部桥梁纽带作用,以社区在籍党员和“双报到”在职党员为主体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核心工作队伍,开展“带头学习民族工作知识、带头倾听各族群众呼声、带头与各民族交朋友、带头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活动,对广大群众形成辐射带动,营造人人争当创建标兵、个个争做团结模范的好氛围。用“社部联动”点燃创建工作的“红色引擎”,各城市社区借助与驻辖区单位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的有利条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共建内容,争取各方力量支持,形成“社部联动”推动创建的强大合力。
抓服务民生
帮助各民族更好地融入城市
秉持公心维护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指导社区以“民族政策法规落实、各族群众诉求办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工作服务事项、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为重点定期开展自检自查,确保各族居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满怀热忱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城市,建立“窗口+人员+志愿者服务队”工作模式,在中心城区的32个社区设置了民族团结进步服务窗口,配备熟悉少数民族语言的工作人员,用“接地气”的民族语言和热情的服务开展工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精细化管理,通过加强流入地和流出地两头对接,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帮助各族群众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坚守初心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困难问题,针对上班时间重叠群众办事难问题,城市社区推行“延时服务、错时上班”制度,确保晚上、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都有人员在岗;棋阳、文化等中心城区社区还发挥作为市区机关单位和多个企事业单位驻地的优势,邀请辖区内的党员干部、工青妇志愿者、法律工作者、公益组织人员、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围绕法律宣传和援助、就业创建咨询、困难家庭帮扶、子女教育等开展工作,努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困难问题。
抓发展建设
打造各民族共学共事新平台
坚持抓团结工程促发展进步,在各社区大力宣传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理念,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环节入手,建设各民族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相互嵌入的好环境。目前,全市各城市小区均有多个民族共同居住,几乎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多个民族的职工。在民营企业中,不同民族合伙经营、合作创办企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城市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发展进步的新平台。坚持抓发展工作促民族团结,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部分社区还建起了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文化园、民族文化宣传廊,使社区成了兴业的“沃土”。以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红塔区玉龙社区为例,通过7年来持续不断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累计争取各级资金3161.2万元,社区软硬件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促进了经济发展。截至2019年,社区辖区范围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52户,实现经济总收入430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了各族群众,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得到不断巩固。
抓社会治理
营造各民族共居共乐好环境
以“三网融合”强化治理效能,在示范社区实行党建网格、综治网格和民族宗教工作网格“三网合一”,推选党员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代表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建立了“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联动工作机制,及时排查处置问题,将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的隐患化解在最基层。以联系制度发挥治理作用,建立社区干部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宗教界人士联系交友制度,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充分发挥民族宗教界人士在基层治理中的特殊作用。以“团结公约”营造治理氛围,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将“和睦共处、和合共生、和衷共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念融入其中,寻找到社区各民族团结相处的“最大公约数”,营造了基层治理的和谐氛围。
抓文化宣传
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以红色文化传基因,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大讲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参观交流等活动,通过宣传专栏、墙体画、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宣传载体,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光辉历程,引导各族群众坚定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中华文化铸魂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落实在社区基层、落实在群众身边,开展文明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中国传统节日庆祝等丰富多彩的传承教育活动,促进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民族文化促交融,发挥民族文化在增强各民族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上的特殊作用,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建设“民族之家”“民族文化传习馆”,组建民族歌舞队巡回表演,组织群众自编自演宣传民族团结的花灯小戏,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群众性交流活动中,回顾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一起走过”的历史经验,展现“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展望“一起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画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最大“同心圆”。
(记者 吴坤娱通讯员 白帆 王波)
编辑:史忆康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