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宏鑫在查看猪舍
今年31岁的郄宏鑫是易门县小街乡狮子山村委会郄家村村民小组的一位普通村民。作为一名曾经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大学生,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从事能繁母猪养殖。经过多年打拼,郄宏鑫摘掉了“贫困户”帽子,并以自己的养殖经验,积极鼓励乡邻进行能繁母猪养殖,被当地群众称为“致富能手”。
在外漂泊后回乡创业
郄家村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村子,也是当地的一个贫困村。从易门县城出发有70多公里的路程,驱车沿蜿蜒的盘山公路前往需近3小时的时间。
郄宏鑫就出生在郄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全家的生活主要依靠其父亲一人种植烤烟、玉米、菜豌豆等农作物维持,一年辛苦下来的收入不过几千元。面对贫困的生活,郄宏鑫从小便立志,要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经过刻苦学习,200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云南艺术学院,学习油画。2011年,大学毕业后的郄宏鑫在考上宣威市的教师岗位后,出于对未来的考虑,最终结束了他短暂的教师生涯。
郄宏鑫虽说是当地的一名普通村民,但言行间却透露出一种有别于其他村民的机灵,以及对自己的自信。他笑道:“考上教师后,我在岗位上待了一年的时间就没干了。因为我想去北京、上海和广州看看,并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一名艺术家。”出于对理想和人生终极目标的追求,郄宏鑫辞去了原本稳定的工作,告别了父母,到上海办起了自己的培训班和画室。郄宏鑫打趣道:“2012年到上海后,我办的培训班和画室仅维持了两三个月就支撑不下去了。因为我发现,在那里办培训班的大多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等名校的学生,我无法和他们竞争。”
不管是郄宏鑫上学期间的开支也好,还是离开家乡到外地打拼的生活支出也罢,都让这个深山里的农民家庭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生活也更加拮据起来。
在生活压力的迫使下,2013年郄宏鑫就地找到了相应的工作机会,并在日企和韩企中从事企划执行等工作。而那时,他的月薪是6000多元。出于工作原因,郄宏鑫在职期间接触到了食品制作。在权衡利弊后,郄宏鑫于同年辞去了在很多人眼里颇为羡慕的外企工作,转为自己经营面包店。郄宏鑫说:“我刚开第一个店的时候很赚钱,一天的营业额能到1万多元。2015年,当我开到第4个面包店时,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加之营业额的下滑和亏损,便无法再继续维持下去了。”
此时,郄宏鑫觉得自己的打拼和努力,对原本贫困的家庭未有一丝帮助和改变,读书期间欠下的大笔学费和母亲常年看病的费用仍然让全家喘不过气来。面对患病的母亲和一贫如洗的家庭,郄宏鑫在处理了店面和设备之后,离开了上海,选择回乡继续创业。
养猪实现家庭脱贫
曾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生活工作过的郄宏鑫回到家乡后,并没有急于寻找任何工作机会,而是在家赋闲了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郄宏鑫始终在考虑今后的生计问题。在这当中,郄宏鑫看见自家亲戚因养猪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于是他也动起了养猪的念头。此后,郄宏鑫便开始积极学习国家相关扶贫惠民政策,并希望从中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
养猪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撑,学油画出身,一心想成为艺术家的郄宏鑫能否掌握养猪的技术呢?这在郄宏鑫看来,只是态度问题。他说:“养猪不难,只要端正态度去研究,就能掌握技术。”
抱着这样的态度,郄宏鑫开始通过网络、书籍等了解与养殖相关的知识,并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养殖培训班,学习养殖方法和技巧。经过认真学习和摸索,在当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帮扶下,郄宏鑫结合家乡实际情况,决定走规模化养殖发展之路。
郄宏鑫家本身就是农民,养殖基础自然是有的。他将自己养猪的想法告诉家人后,得到了支持,但资金严重不足、缺乏一定的养殖技术等问题却接踵而至。
这些摆在眼前的问题让郄宏鑫一筹莫展。正当他焦急的时候,村委会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助他争取到了乡里的扶贫小额贷款,同时还让他参加了乡里组织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在乡村干部的关心和帮助下,郄宏鑫争取到了10万元创业贷款,乡兽医站还上门为他讲解养殖、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及注意事项。2015年底,他在亲戚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办起了能繁母猪养殖场,进行小规模养殖。随着发展,郄宏鑫的养殖场由最初只有7头能繁母猪的规模发展到了20多头。如今,养殖规模已扩大到百余头。2017年,仅养殖收入就超过18万元,家里不仅偿还了以前的债务,还新建了养殖场,扩大了养殖规模,实现了增收创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郄宏鑫也被当地群众称为“致富能手”。
而在郄宏鑫致富的同时,他也积极鼓励乡亲们加入到养殖行业中。乡亲们缺乏养殖技术,郄宏鑫就挨家挨户地讲解养殖技术等相关知识,在不断的讲解和开导下,乡亲们逐渐接受了养殖建议,并在郄宏鑫的帮助下开始小规模养殖能繁母猪。在这当中,郄宏鑫结合自身养殖的成功经验,以成本价将品质好的种猪提供给乡亲们养殖,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每当乡亲们养的猪生病时,郄宏鑫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尽力解决在养殖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他的帮助下,村子里养殖能繁母猪的群众也得到了效益,实现了增收创收。
随着郄宏鑫养殖规模的扩大,下一步,他计划建一个种养结合基地,把现在养殖的能繁母猪排泄物集中进行发酵,再将发酵物回归到地里做肥料,发挥其改良土壤的功效,然后引进种植品质优良的水果,发展种植产业,并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玉溪日报记者 顾世丹)
编辑:王德有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