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玉溪经济社会发展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9-04-03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玉溪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玉溪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领导改革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接力探索、接续奋进,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富市、创新强市、开放兴市、共享和市战略,紧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重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进一步确立,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发展活力动力明显增强,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撑。

2018年,市委深改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有利于”要求,紧扣经济社会发展“5577”总体思路,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改革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着力抓好标志性、支柱性、关键性改革突破引领,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2018年确定的192项改革工作任务,狠抓落实,全市改革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扎实推进的良好态势,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用改革办法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制定实施“稳”的政策,积极应对“变”的因素,着力强化“进”的措施,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93亿元,增长8.9%。纵深推进“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出台《玉溪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及“六个一”行动方案,围绕“123456”改革目标,全面启动“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以上,项目审批时间再减一半以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的“六个一”专项行动,一般性不动产交易登记压缩到2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45个工作日,审批服务更加便民利民。企业开办环境、投资审批环境、产权登记环境、招商引资环境、公平竞争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全面优化提升,努力把玉溪打造成全省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聚焦烟草、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细化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施工图,严控钢铁新增产能,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淘汰炼铁、水泥、粗铜落后产能105万吨,为实体经济减税降费51.4亿元,销售商品房169.6万平方米,一批实体企业实现升规纳限。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玉溪行动计划”,着力推动矿冶及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云南绿色钢铁城”,玉昆钢铁集团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启动实施;全力支持红塔集团技改升级和市场开拓,提升“红塔品牌”影响力,烟草产业保持增长;蓝宝石衬底片和4个智能终端项目建成投产。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进一步实现权、责、利相统一,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奠定基础。推进专项资金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启动预算管理平台和专项资金项目库建设,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全力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在玉溪网建立统一的预决算信息公开平台,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按照规定公开率达100%。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拓展金融部门发展空间,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富民优势,引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遇到资金困难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投融资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出台玉溪市市属投融资公司改革发展系列文件,完善制度建设,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国有资本投资两类公司改革探索,按照“1+1+N”平行运行模式,设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和9家专业投资公司,构建政府引导、资本运营、市场转型、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坚持“无偿变有偿、资金变基金、直补变间补”原则,稳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同时,以科学合理为原则,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入推进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玉溪入选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成为云南省唯一上榜城市,全市压实压细创新主体培育、“双创”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任务,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被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户、省级74户,全球创新中心云南分中心落户玉溪,通海县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名单,红塔区被认定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江川区被认定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拥有量、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省第二,全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5%。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4家企业获批质量走廊省级示范单位,高新区获准筹建全国生物制品与植物提取物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以建成高水平的“科教创新城”为目标,按“一园三区五功能”定位,通过硬件建设和环境再造,努力打造云南领先、西部一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科学研究、科技合作、技术孵化、成果推广基地。

此外,全面启动党政机构改革,推进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审计全覆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高新区龙泉园区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城乡管理机制体制逐步完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试点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成效显著。

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全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创新开放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魅力之城目标,按照市、县、乡、村四个层次加速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探索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政策机制。稳步推进国际内陆港建设的核心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双向开放,突出“资智并引”,实际引进市外国内资金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加大“引进来”力度,聚焦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川渝等重点区域,借力“相约春天”“收获金秋”等重大招商引资引智活动和“南博会”“进博会”等重要平台,招大引强成效明显,招才引智成果丰硕,引入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79个,与复旦大学等13所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境外投资兴业,玉溪成为全省境外投资备案初审试点城市。加快“大物流”发展,推动玉溪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内陆港经济试验区,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玉溪传化通力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公共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围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探索线上和线下市场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新模式,培育了猫哆哩、实建、磷资源交易中心、滇莓果业等一批电子商务骨干企业。拓展区域合作宽度,主动搭平台、建机制,成功承办首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第十三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我和云南有个约会”―2018总领事玉溪音乐故事会,持续加强与北京顺义、广东佛山等友好城市的产业对接和交流合作,入玉投资实现提质增量。

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

脱贫质量实现新提升。坚持“四个不脱”,制定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开展“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和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落实“挂包帮”“万企帮万村”责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1.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3%。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兜底保障方面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市建档立卡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均达100%,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5246人。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速全省领先。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编制,加快红河谷-绿汁江热区经济开发建设,发展高原特色优势农业,烟农收入、烟叶税均增长10%,通海、新平、红塔区被认定为云南第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行动,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家乐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户。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蔬菜、花卉等外向型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农产品出口额15.8亿美元,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售实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全覆盖。农村治理全面进步。加快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大营街社区、澄江县右所镇小湾社区等4个村入选省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振兴试点。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七改三清”“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和村庄绿化亮化取得实效。抓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一核三治、共建共享”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广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等成功经验,农村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蔚然兴起。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延期政策,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11项改革任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列为全国试点,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保障了农民集体收益分配。

民主法治领域改革稳步推进

围绕建设法治玉溪总目标,统筹推进改革、法治建设与平安建设,着力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项工作,有效发挥法治对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在全省率先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人大常委会、政协和“一府两院”工作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迈出新步伐,抓大事、建诤言、献良策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完成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7家群团组织换届,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得到加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新平县戛洒镇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宗教工作“一网两单”经验在全省推广。深化军民融合发展,玉溪市和5个县(区)荣获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先进)城(县)。不断深化依法治市实践,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宪法专题讲座、巡回宣讲广泛开展。树牢“立良法,促善治”理念,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制定引入第三方评估、论证咨询等工作规范,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飞井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进入审议程序,市森林防火条例颁布实施。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红塔区荣获全国第四批“法治创建先进县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1个,省级民主法治社区6个。推动依法治市创新,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学法用法档案制度,列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示范点,依法治市工作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

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多点突破

促进文艺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县(区)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实现全覆盖,“三馆一站”全面“零门槛”免费开放,在全省率先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补点建设。加快“聂耳音乐之都”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演出团队开展文化展演,举办“聂耳杯”合唱比赛等活动,聂耳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实施文艺繁荣工程,滇剧《王者江上》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涌现出《祝福》《蝶舞》等一批新品力作。加大文化文物和非遗传承保护,推进全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创建,通海兴义贝丘遗址获国家“田野考古一等奖”。实施文化产业提质工程,成功举办玉溪市文化产业博览会,华宁碗窑村、江川渔村等5个村被列为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示范村、销售示范街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作为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点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学前教育提量与增质并行。积极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实行阳光招生和阳光分班,有效缓解“择校热”,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持续提升,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92%。按照“立足玉溪、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定位,加快构建玉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省级中小学职称改革试点工作,有效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加快推进教育创新,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挂牌入驻职教园区,积极推进华东师大附属中小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培训基地、实践基地等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玉溪被列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批15个国家级示范城市之一,是云南省唯一的城市,出台《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建设玉溪工作方案》,巩固完善破除以药补医成果,统筹推进医疗价格、药品采购、人事薪酬、医保支付、绩效考核等改革,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确保我市公立医院改革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项目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卫生补短板项目,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地见效、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网络传销、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政府性债务管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强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创建信访“三无”县(区)和“人民满意窗口”,打造“TV+信访”新模式。压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食品药品安全持续加强。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市,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挂牌成立,反恐防暴、禁毒防艾和反邪教工作成效突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战果,第八次上榜“中国最安全城市”。深化社会保障改革。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百日行动”“高校毕业生毕业季”“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为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始终保持“动态清零”的就业目标。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医联体医保打包付费试点,提升医保管理水平。抓好社保扩面续保提标,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212.5万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1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面开工,新建101个老年活动室,5.03万名高龄老人享受保健补助。建立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升,着力解决城乡住房困难,农村危房改造超额完成。全面落实司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顺利完成法官助理转任和编制外书记员转聘工作,最大限度配置人力资源到办案一线。推进审判机制改革和刑事速裁程序改革,扩大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继续深化司法公开,全面公开案件信息。我市被司法部确定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示范市,积极整合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司法人权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坚决打好新时代抚仙湖保卫战,着力实施关停拆退、环湖生态建设、镇村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城镇规划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时代“仙湖卫士”八大行动,扎实开展“百日攻坚雷霆行动”,建立“三湖”统一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控源截污、系统修复工作,“三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项目开工率达88%,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国家水利部评估验收。实施综合保护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流域空间管控,持续开展雷霆行动,实行禁泳限养管船,启动“森林抚仙湖”建设,山水林田湖草试点项目开工率达80%,径流区土地休耕轮作5.7万亩,抚仙湖总体水质稳定保持Ⅰ类,被列为第三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杞麓湖保护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实施星云湖水质达标三年行动计划和2018年脱劣应急方案、杞麓湖“四治一网”措施,环湖截污治污、污染底泥疏挖、湿地湖滨带提质改造等取得成效,水质不断改善。深入实施清水、净土、蓝天、国土绿化和人居环境提升五大行动,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加快森林玉溪建设,开展“绿盾2018”专项行动,推行山林长制,完成营造林2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3%。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盘活清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国家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城市、公交都市、低碳试点城市创建等工作稳步推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华宁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元江、澄江入选云南省生态文明县,8个乡(镇)列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

党建纪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党的组织、干部人事、基层组织建设、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四位一体”改革工作布局,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规范入党宣誓仪式,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高素质专业化为目标,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激励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干部担当作为,有效破解“看摊守成”等问题。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快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树牢基层导向,出台《玉溪市“基层党建巩固年”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农村、城市、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集聚优秀人才到玉溪发展,整合优化现有人才引进、培养、储备,全面提升玉溪人才品牌竞争力。启动实施“玉溪创新创业大赛”,选派第五批60名基层人才对口研修培养,组织45名专家人才到基层开展“专家人才服务大篷车基层行”活动助力脱贫攻坚。纪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紧紧围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扎实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切实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自身改革9大重点任务开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派单制实施办法,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到实处,抓好权力运行监督;进一步纠正“四风”,确保作风建设决策部署在玉溪落地见效,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抓好纪律作风监督;在全省率先制定《玉溪市纪检监察机关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方案》《关于建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机制的通知》,建立线索排查、线索移交、线索处置、问责追责、通报曝光等五项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发现渠道,抓好重点任务开展;坚决查处违反纪律和规矩的“内鬼”,防止“灯下黑”,用铁的纪律打造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律部队”,抓好自身队伍建设。群团改革全面推开。坚持党建带群建,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等群团改革有序推进,在全省率先出台市文联、社科联、作协、记协等群体改革方案,组织覆盖、网上群团、维权服务实现新突破。(玉溪日报记者  潘绍斌)

编辑:何蕾   审核:杨雪

关闭